吴蚕三眠欲上山,吴禽夜啼吻欲干。
啼言摘山须看火,天欲明时啼更苦。
伤弓伤虎人物同,此鸟前身是蚕女。
青楼美人红锦帷,歌舞归来月已低。
银釭斜明照春睡,问著摘山浑不知。
夜泊凤凰山闻鸟啼有感
吴蚕三眠欲上山,吴禽夜啼吻欲乾。啼言摘山须看火,天欲明时啼更苦。伤弓伤虎人物同,此鸟前身是蚕女。
青楼美人红锦帷,歌舞归来月已低。银釭斜明照春睡,问著摘山浑不知。
注释:
吴蚕:指蚕,这里特指吴地的蚕。三眠:通常指桑树生长周期中的三个阶段,这里可能用“三眠”来比喻某种事物发展的三个阶段或状态。欲上山:表示想要登上高处。吴禽:吴地的禽鸟。夜啼:夜间鸣叫。吻欲干:嘴唇因啼叫而变得干燥。啼言摘山:指这种鸟类在夜晚因为饥饿而发出叫声,暗示着它们为了生存需要采摘食物,即“摘山”。须看火:必须小心观察火源。天欲明:天色即将变亮,也就是黎明时分。伤弓伤虎:比喻遭受不幸和伤害,这里指的是鸟类受到的伤害。人物同:人和鸟的命运相同。青楼:古代妓院的美称。美人:美丽的女子。红锦帷:红色的锦缎制成的帷帐。歌舞:歌舞演出。归:返回。月已低:月亮已经落下。银釭:一种古代灯具,这里可能是指油灯等发光的器具。斜明:光线斜射进来。春睡:春天的睡眠。问著摘山浑不知:询问为何要摘取山上的食物,却全然不知道。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被命运捉弄、处于困境中的鸟儿,以及诗人对这只鸟儿的同情与哀怜。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勾画出鸟儿的悲鸣与挣扎,以及诗人内心的共鸣。同时,通过对比人与鸟的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无常、世事无常的感慨。此外,诗中还蕴含着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深刻思考,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整体上,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关于生命和自然的重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