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寒气早,未暮掩柴扉。
篱落无人过,鸡豚各自归。
老妻熏鼠穴,稚子卧牛衣。
安得盈缸酒,深杯日日挥。

【赏析】

此诗写于乾元元年(758)冬,是杜甫晚年居长安时的一首记事诗。首联先写诗人在寒风中醉酒后回家的情景;颔联写诗人酒醒后,发现篱笆里无人经过;颈联写诗人看到妻儿的日常生活情景;末联写诗人渴望美酒的愿望。全诗通过对诗人生活细节的描写,反映了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的现状。全诗语言平淡质朴,感情真挚深沉,意境清新隽永,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注释】

1.水乡:指诗人居住的成都附近一带,这里泛指江南地区。

2.王生:即王建(公元767—835年),字仲初,颍川(今河南禹州)人,大历(唐德宗年号,公元766—779年)时宰相王缙之子,贞元时宰相王涯之弟。与杜甫为友。其《田家》一诗颇受杜甫赞赏。

3.柴扉:草门。古代贫苦人家用树枝、茅草等编成简陋的门。

4.篱落:篱笆。

5.鸡豚:指鸡和猪,这里用作动词,意谓把鸡和猪赶回来。豚,小猪。

6.熏鼠穴:指烧烟熏老鼠洞,以驱逐老鼠。熏,烧烟。

7.牛衣:用牛皮做的粗布衣服。这里指穿牛衣睡觉的孩子,即小儿子。

8.盈缸酒:满缸酒。盈,满。

【译文】

水乡天气寒冷,天还没黑就关好了柴门。

篱笆外没有人经过,公鸡和小猪各自回到自己的窝里去了。

老妻正在熏鼠穴,小儿子正卧在牛衣中熟睡。

我多么希望有满满一缸好酒啊!每天喝个痛快。

【赏析】

此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作于乾元二年(759年)冬季,当时杜甫因避安史之乱从成都移居至夔州(今属四川)。这首诗通过描绘杜甫一家四口的日常生活情景,反映了当时战乱年代人们生活的艰辛和困苦。全诗语言平实质朴,感情真挚而深沉,意境清新而隽永,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首联“水乡寒气早,未暮掩柴扉。”开篇即点明时间地点及天气情况,勾画出一幅清幽宁静的水乡图景。“寒气”一词,既写出了水乡冬天的特点,又暗含了诗人内心的感受。接下来“未暮掩柴扉”,描绘了诗人归来的情景。诗人刚回到家门前,天色已晚,于是赶紧关上柴门。这两句诗不仅交代了人物的活动和环境背景,更表现出了诗人对家的深深眷恋和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颔联“篱落无人过,鸡豚各自归。”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家中的生活状态。诗人发现篱笆外没有人经过,公鸡和小猪也各自回到了它们的窝里去休息。这两句诗既展示了诗人家庭的宁静和谐,又反映出战乱年代人们生活的艰辛和困境。在这里,诗人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困扰。

颈联“老妻熏鼠穴,稚子卧牛衣。”则展现了诗人家庭生活的一角。诗人的老伴正在熏鼠穴,而他的小儿则躺在牛衣中熟睡。这两个细节生动地刻画出了诗人家庭的日常景象,让人深感其生活的艰辛与无奈。同时,这也反映了战乱年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一联“安得盈缸酒,深杯日日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渴望和对安定生活的祈愿。诗人希望能够喝到满满的一缸好酒,然后天天畅饮,尽情挥洒自己的快乐与激情。这两句诗既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也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整首诗语言平实质朴,感情真挚而深沉,意境清新而隽永,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