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姓讴歌朔漠清,都缘圣主有经营。
北边自古存瓯脱,瀚海于今属大明。
鸿雁三秋随入塞,风云万里拥归旌。
汉家曾奏无人曲,未若天朝此一征。

【注释】

万姓讴歌朔漠清,都缘圣主有经营:万民歌唱着北方的和平,是因为皇上有治国的谋略。

北边自古存瓯脱,瀚海于今属大明:自古以来,北方就存在边疆上的小城堡,现在属于我们大明王朝的管辖。

鸿雁三秋随入塞,风云万里拥归旌:秋天里雁阵南飞,经过边境时顺风而行;在万里长空中,风云变幻,伴随着战旗一起前进。

汉家曾奏无人曲,未若天朝此一征:汉朝时期,没有人能够谱写出如此壮丽的战争歌曲,相比之下,我们大唐朝的这次军事行动,更是值得歌颂。

【赏析】

这首诗是元代著名文学家萨都剌的《钦和御制大将征回朔漠空虚二首》中的一首。萨都是元末明初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多描写边疆风光和战争生活。他的这首《咏史诗》以赞颂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功德为主旨,表达了对明朝建立后国家强盛、百姓安居乐业的赞美之情。

第一句“万姓讴歌朔漠清”写百姓唱着歌歌颂北方的平安无事。这里所说的“朔漠”泛指北方地区,“清”字则是指安定。这两句诗表明了作者对于国家统一、边疆安宁的向往,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状况。

第二句“都缘圣主有经营”,则是指出这种局面是由于圣明的君主精心策划和治理的结果。这里的“圣主”指的是明太祖朱元璋,他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也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

第三句“北边自古存瓯脱,瀚海于今属大明”进一步描绘了国家的疆域广大和领土的完整。这句话中包含了两层意思:首先,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北方地区的边疆城堡自古就有,而现在这些地方已经全部纳入了大明王朝的统治之下;其次,从地理位置上看,这片辽阔的土地如今完全归属于大明王朝所有。这两个层面的意义共同表达了国家的领土完整和民族的统一。

第四句“鸿雁三秋随入塞,风云万里拥归旌”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表现国家的辽阔和强大。这里的“鸿雁”指的是候鸟群飞,而“入塞”则是指它们飞过边境进入内地。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大雁随着季节变化,穿越千里山河,最终回到故乡的画面,寓意着国土的广大和国家的富饶。同时,“风云万里”又暗示了国家的强大和威武,因为“风云”象征着变幻莫测的力量,而“拥归旌”则表示这种力量最终都汇聚到了朝廷旗帜下。

第五句“汉家曾奏无人曲,未若天朝此一征”则是以对比的方式强调了明朝的功绩。这里的“无人曲”指的是历史上没有出现过的辉煌战歌,它与“此一征”相映成趣,表达了对明朝此次军事行动的赞扬。

这首诗通过对边疆风光和战争场面的描述,展现了明朝建国以来国家强盛、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景象。同时,它也表达了对国家统一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