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金波共月回,何忧白发催人老。
即今绛节向金台,寄语山房锁碧苔。
直待功成谢簪绂,好共山人归去来。
【注释】
金波:金色的波浪。即:就。绛节:红紫色的官服,古代称官员的礼服。金台:泛指朝中高位。簪绂(zān fú):古代做官的人用簪子固定冠冕,绂是丝带,用来束发。谢簪绂:辞官归隐。山房:隐居之处,此指诗人自己的居所。锁碧苔:使草木长满绿色。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穆宗长庆二年(822)秋九月,时诗人在长沙任司马之职。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全诗语言平实自然,意境清新高远。
首句“自有金波共月回”意谓:有金波和月亮一起转动,这一句以景起兴,点出主题:自己与金波、月影一同旋转,暗示自己身在朝廷,虽无建树,但也不愁老去。颔联“何忧白发催人老”,承上启下,承接“自有金波共月回”一句,进一步抒发了这种闲散的生活态度。诗人自认为“白发”不碍他逍遥自在,因为他有闲情逸致欣赏美丽的月光,享受宁静的生活。颈联“即今绛节向金台,寄语山房锁碧苔”,“绛节”代指官服,“向金台”指入京为官,“锁碧苔”指隐居山林,这两句写诗人现在身处京城,仍不忘归隐之心。尾联“直待功成谢簪绂,好共山人归去来”意思是:只要取得功名后便辞去官职,回到故乡与山人一起回归自然。
全诗四句话分别描绘了诗人在不同时期的生活状态。前两句写诗人目前闲散自在的生活;中间两句表达他对官场的厌倦之情;最后两句表明诗人将来的志向。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闲适自得的心情,也反映了唐代士人普遍追求的隐逸生活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