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轻自信,称引必诗书。
目少可意人,量已恒有馀。
慕远靡近忧,戒愓日复疏。
但念岁月悠,宁复嗟居诸。
冉冉四五十,正如下阪车。
青阳初起晨,已遂迫夕除。
四序谅不爽,今昔一何殊。
力衰业不就,夙计岂可虚。
抱兹中夜叹,起步仍踟蹰。

壬子除夕

少年轻自信,称引必诗书。

目少可意人,量已恒有馀。

慕远靡近忧,戒愓日复疏。

但念岁月悠,宁复嗟居诸。

冉冉四五十,正如下阪车。

青阳初起晨,已遂迫夕除。

四序谅不爽,今昔一何殊。

力衰业不就,夙计岂可虚。

抱兹中夜叹,起步仍踟蹰。

注释:

  1. 壬子:指农历正月初一,也就是大年初一。
  2. 年少轻自信:年轻的自己充满了自信。
  3. 称引:援引、引用。
  4. 必诗书:必定是诗和书的引用。
  5. 目少可意人:眼中的人都是如意、满意的。
  6. 量已恒有馀:自己的度量总是有余量的。
  7. 慕远:羡慕远方。
  8. 靡:同“弥”。
  9. 戒愓:忧虑不安。
  10. 步履蹒跚:形容走路不稳、摇摆的样子。
  11. 抱兹:怀抱着这些。
  12. 中夜:半夜时分。
    译文:
    年轻的自己充满自信,必定是诗书的引用。
    眼中的人都是如意、满意的,度量总是有余量的。
    羡慕远方,忧虑不安,一天天过去,脚步变得蹒跚。
    抱着这一切,我半夜里叹息,起步时仍然踌躇不前。
    赏析:
    《壬子除夕》这首诗写于诗人在戊子年(公元1068年)大年初一除夕之夜,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光阴易逝的感慨。全诗以时间为线索,通过描写除夕之夜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诗人对未来的担忧和对过去的怀念。
    首句“少年轻自信”,表达了年轻人充满自信的情感。这种自信源自于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接着,诗人用“称引必诗书”来表达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尊重。他认为只有诗书才能引领他走向成功的道路,因此他必须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
    诗人描述了除夕夜的景象和自己的心情。他看着身边的人都是如意、满意的,自己的度量总是有余量的,这既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喜爱和满足,也暗示了他内心深处的担忧和不安。因为在他看来,人生短暂如晨曦般易逝,所以他害怕自己不能实现梦想,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
    他用“慕远靡近忧”来表达他对于远方的向往和对于当前困境的忧虑。他认为只有远离眼前的烦恼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和满足,而眼前的困境则使他感到焦虑和不安。因此,他决定不再担忧眼前的问题,而是继续前进,追求更高的目标。
    最后两句“但念岁月悠,宁复嗟居诸?”、“抱兹中夜叹,起步仍踟蹰”,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反思和感慨。他认为岁月流逝是不可抗拒的,无论他如何努力也无法改变这个事实。因此,他不再为自己的困境而感叹和自责,而是选择拥抱这一切并勇敢地迈出下一步。同时,他也意识到人生的路途充满了坎坷和挫折,因此他在夜晚中独自叹息并犹豫不决。
    这首诗以时间为线索,通过对除夕之夜的回忆和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梦想的深刻感悟和思考。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