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几不知暮,喧喧瓦雀还。
下帘疏雨后,虚室一灯闲。
闻反声如脱,思微识近顽。
从兹悟真性,正在有无间。

注释:

在傍晚时分坐下来,不知道已经到傍晚了,嘈杂的鸟儿回到了屋檐下。

放下帘子,疏朗的雨滴打在窗户上,空荡荡的房间只有一盏灯在闪烁。

听到反常的声音,就像脱去身上的束缚,思考细微的事物,像顽石一样难以改变。

从此我明白了真正的自我本性,就在有无之间。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期间所作。从诗歌中可以看出诗人对生活、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表达了他对人生和自然的独特看法。

首句“隐几不知暮”,描绘出诗人在傍晚时分坐在椅子上,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之中。这里的“隐几”指的是坐在矮几旁边,“不知暮”则表示时间流逝得很慢,让人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第二句“喧喧瓦雀还”,描述了外面热闹的场景,而诗人却似乎与世隔绝,只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这里的“喧喧”形容外面的喧闹声,“瓦雀还”则表示这些声音好像来自远处,但实际上只是自己心中的声音。

第三句“下帘疏雨后”,描绘了诗人在雨后的宁静环境中,独自坐着的情景。这里的“下帘”指的是推开窗户,让雨水洒在身上,带来凉爽的感觉。“疏雨后”则表示雨水刚刚落下,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气息。

第四句“虚室一灯闲”,描述了诗人在空旷的房间里,只有一盏灯光在闪烁。这里的“虚室”指的是空荡荡的房间,没有家具也没有装饰品,给人一种孤独的感觉。“一灯闲”则表示这盏灯虽然亮着,但却无人照看,显得有些凄凉。

第五句“闻反声如脱,思微识近顽”,描述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感受。这里的“反声”可以理解为反常的声音,可能是鸟鸣或其他自然界的声音。“脱”表示摆脱束缚的意思,可能是对这种声音的一种反应或感受。“思微识近顽”则表示对于微小事物的认知变得模糊或迟钝,这可能是由于长时间沉浸在思绪中的缘故。

第六句“从兹悟真性,正在有无间”,描述了诗人经过一番思考后,终于明白自己的真实本性是什么。这里的“从兹”表示从这个时候开始,“悟真性”指的是理解自己的真实本性,“正在有无间”则表示这种理解就在有和无之间。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在傍晚时分坐在椅子上,独自面对窗外喧嚣的场景,以及在空荡荡的房间里独自坐着,听着反常声音的思考过程进行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通过这样的描绘,诗人表达了他对人生和自然的独特看法,以及对自我真实本性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