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遭乱欲归休,尘事羁縻岂自由。
逸气那堪操雁贽,闲身端可被羊裘。
烟光树色千山晚,枫叶芦花两岸秋。
别后莫教音问少,相期重泛木兰舟。
次韵答徐良夫
半生遭乱欲归休,尘事羁縻岂自由。
逸气那堪操雁贽,闲身端可被羊裘。
烟光树色千山晚,枫叶芦花两岸秋。
别后莫教音问少,相期重泛木兰舟。
注释与赏析
注释:
- 半生遭乱: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战乱之中。
- 欲归休:渴望回归平静的生活。
- 尘事羁縻:纷扰的世俗束缚。
- 岂自由:是否能够真正自由。
- 逸气:指超脱世俗的气质。
- 操雁贽:古代官员因公差而持有的礼物,此处用以比喻自己的境遇。
- 闲身:形容自己清闲自在的生活状态。
- 被羊裘:身着羊皮裘,形容隐居生活。
- 烟光:指山间的烟雾和光影交错。
- 树色:指树木的颜色。
- 枫叶:秋天时枫树的叶子变红。
- 芦花:一种水生植物,秋天开花时颜色如雪。
- 相期重泛木兰舟:希望再次一起泛舟,表达了对友人重逢的期望。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在乱世中的无奈与追求,展现了其内心的孤独与坚定。诗中“欲归休”与“尘事羁縻”,透露出诗人渴望摆脱纷扰,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他以高洁的“逸气”自居,不愿为世俗所累,宁愿“被羊裘”般过上隐士生活。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和情感深度。例如,“烟光树色千山晚,枫叶芦花两岸秋”,不仅让读者感受到季节的变化,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身处自然中的情感波动。
最后一句“相期重泛木兰舟”更是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未来重逢的期待,也象征着友情的永恒。整体而言,这首诗是一首表现内心世界、表达对自由向往和对友情珍视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