闾里乱纵横,秋原暝色生。
争传负刍至,并作泣岐行。
道远多亡子,风惊似骤兵。
荒村独醒处,空切救焚情。

【注释】

误传:错误的信息传播。寇至:敌军来到(邻曲尽奔:邻居都跑光了,形容战乱中居民逃难的情形)

闾里:指乡村。乱纵横:秩序混乱。秋原:秋天的原野。暝色:日暮时的天色。生:产生。负刍:运草,运草的人。泣岐行:在歧路旁哭泣,因道路被阻。道远:路途遥远。多亡子:很多人失去孩子。风惊:被风刮得惊吓。似骤兵:好像突然遭遇军队。荒村:荒凉的村庄。独醒处:一个人清醒的地方,指有远见卓识之人。空切救焚情:空切切地感叹救火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诗的前四句描写了战争期间人们四处逃难、乡里混乱的情景;后四句则是诗人对当时局势的一种思考和感慨。全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富有韵味。

首联“误传寇至邻曲尽奔”描述了战争爆发后,人们纷纷逃离家园的景象。这里的“寇”指的是敌军,“邻曲尽奔”则表示整个村落的人都在逃离。这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也表达了作者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颔联“闾里乱纵横,秋原暝色生”进一步描绘了战争的影响。乡里的秩序被打乱,秋天的原野上弥漫着昏暗的气息。这句诗通过视觉描写传达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恐惧与不安。

颈联“争传负刍至,并作泣岐行”则展现了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背井离乡的情景。这里的“负刍”指的是运送草料的人,他们因为战事被迫背起草料前行。而人们在歧路旁哭泣,则表现了他们在困境中的无奈与悲伤。

尾联“道远多亡子,风惊似骤兵”则进一步强调了战争带来的灾难。由于路途遥远,许多人失去了孩子;同时,被风吹得惊慌失措,仿佛突然间遭遇了军队。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伤害的担忧与忧虑。

最后一句“荒村独醒处,空切救焚情”则以一个孤独的村民形象结束了全诗,他独自清醒地思考着如何拯救火灾。这里既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的关爱和同情,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深深忧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