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烧入云端,连山照暮寒。
隐峰霞欲烂,衔岭月初残。
明灭缘风度,苍茫隔水看。
因思关塞地,烽燧若为安。

【注释】

野烧:指山野中燃烧的草木。冬烧入云端,连山照暮寒:冬季里,山野中草木燃烧起来,火光冲天直上,与天上云朵相接,照亮了连绵不断的群山,映照着傍晚苍凉的景色。隐峰霞欲烂:隐伏的山峰,在晚霞的映衬下,仿佛要燃烧起来一样。衔岭月初残:月亮挂在山岭之上,被山间的云雾遮掩,显得朦胧不清,好像月影还残留在岭间似的。明灭缘风度,苍茫隔水看:山风吹动树木,使得树梢上的火光时明时暗,远处的景物只能看到模糊的轮廓,就像隔着一条江水观看一样。因思关塞地,烽燧若为安:想到边塞地区,如果这样的烽火台不设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那里的情况将会怎样呢?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边疆风光和戍边生活的诗。全诗从“冬烧”、“隐峰”、“衔岭”三句写起,勾勒出一幅边陲雪景图,然后转写边关之险;接着写风烛摇曳中的烽火台,最后抒发作者对边塞将士的关切之情。此诗是边塞诗中描写戍边生活、反映边塞风貌的佳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首联“冬烧入云端,连山照暮寒”,点出季节为冬天,用“冬烧”二字,写出了冬日山野的一片火海,“连山照暮寒”则写出了冬日傍晚时分,远山的轮廓,给人以壮阔感。

颔联“隐峰霞欲烂,衔岭月初残”,写山间云雾缭绕,山峰隐没在雾中,夕阳西下,一轮残月挂在山顶,给整个山脉蒙上了一层薄雾,而此时又正是黄昏之际,故有“含烟”之感。

颈联“明灭缘风度,苍茫隔水看”,写山风吹动树木,使得树梢上的火光时明时暗,远处的景物只能看到模糊的轮廓。“苍茫”二字,写出了山高谷深、视野所及之处都是茫茫一片的景象。而“隔水看”,则写出了诗人站在高处俯瞰远方的情景。

尾联“因思关塞地,烽燧若为安”,写诗人由此联想到边塞地区的安全状况,如果这样的烽火台不设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那里的情况又将如何呢?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塞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边防将士的关心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写出了边塞的壮丽景色,也写出了戍边将士艰苦的生活条件,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边防将士的关心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