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密年年笋,树多日日花。
天应怜老景,春且住贫家。
邹氏律吹谷,建溪鼓喊茶。
终须窥造化,不似此生涯。
注释:
- 竹密年年笋:竹子密集,每年都会长出新的嫩芽。
- 树多日日花:树木繁多,每天都有新花开放。
- 天应怜老景:上天应该怜爱这衰老的景象。
- 春且住贫家:春天也暂且停留在我的贫穷之家。
- 邹氏律吹谷:邹氏家族的箫声如吹山谷般悠扬。
- 建溪鼓喊茶:在建溪边敲鼓,喊叫品尝茶叶。
- 终须窥造化:最终还是要观察大自然的造化。
- 不似此生涯:不像这样的生活。
赏析:
这是一首描述春天景象的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首句“竹密年年笋”描绘了竹林茂盛,每年都会生长新的嫩芽的景象。这里的“竹密”指的是竹林密集,“年年笋”则形象地描绘了竹笋每年都在不断生长的情景。这个意象传达了一种生机勃勃、永续发展的主题,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和自然的循环。
次句“树多日日花”以丰富的树木和花朵为背景,展现了一幅繁花似锦的画面。这里的“树多”强调了树木的丰富多样,而“日日花”则突出了花朵的频繁开放,给人一种时间流转、生命不息的感觉。这种描绘方式既展示了自然界的美丽,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轮回和自然规律的感悟。
第三句“天应怜老景”则是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感慨。这里将“天”拟人化,仿佛它能够感受到岁月的痕迹和生命的变化。诗人通过这种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自然之美的珍视。同时,这句话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即无论年龄多大,都应该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
第四句“春且住贫家”则是诗人对春天的一种期盼和挽留。这里的“春且住”意味着希望春天能够停留在自己贫穷之家,享受这份美好。然而,诗人很快意识到这种想法是不现实的,因为“贫家”无法提供足够的资源供春天居住。这句诗表达了一种对现实无奈的情感,同时也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矛盾。
第五句“邹氏律吹谷”和第六句“建溪鼓喊茶”分别描述了两个不同的场景。其中,“邹氏律吹谷”可能是指某个地方的民间音乐或舞蹈表演,通过律动的方式传递信息或情感。而“建溪鼓喊茶”则可能是一个关于茶叶制作或品尝的场景,人们在建溪边敲击乐器,高声呼喊品茶。这些描写都富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展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他既感叹自然的壮丽与变迁,又对人生的无常和短暂进行了反思。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具有深刻哲理和艺术魅力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