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何处不长春,独占作名匹美人。
小有风流娱靖节,那教秋老怨灵均。
繁星点缀金华散,累月铅黄黛色新。
三径已荒篱菊尽,乱花细草解留宾。
【注释】
(1)园林:指庭院。长春菊,一种植物名。
(2)独占:形容非常突出,出类拔萃。匹美人:比作美丽的女子。
(3)小有:略有、稍有一点。风流:风度、气派。娱靖节: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句意,即以菊花自比,表示自己超尘绝俗的清高。靖节:即陶渊明。
(4)秋老怨灵均:屈原《楚辞·离骚》中有“余不忍为此态也,有怀沙之志也”。灵均:屈原。灵均即屈原,因曾为楚怀王左徒,故称。
(5)繁星:指月亮。金华散:月亮如金星般明亮照耀。金华,月之别名。
(6)累月:经过一个月。铅黄:形容面色苍白。黛色新:指眉黛颜色新鲜亮丽。
(7)三径已荒:语出东晋陶潜《归园田居》“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篱菊尽:篱笆上的菊花已经凋落。
(8)乱花:各种颜色的花朵。细草:细小的草。解留宾:意思是花儿和草丛都留得住客人的意思。
【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首联用典。上句“园林”指庭院,下句说园林中的花草没有不生长的,唯有这株菊花特别出色,堪与美女媲美。诗人以牡丹比之,牡丹乃国色天香之花,这里用以喻指菊花,说明此菊不但色香味俱佳,而且品格高雅。颔联以陶渊明和屈原比此菊,陶渊明是田园诗人,隐居不仕,与世无争;而屈平则因直言进谏遭谗被放逐,最后投江自沉。两句以陶渊明的隐逸生活与屈原的忧愤不得志进行对照,说明此菊虽然美丽,但并不娇媚。颈联描写菊花的形态和色彩,以天上的明月比之,说明菊花像明月一样皎洁光明。又用“金华散”和“铅黄黛色新”两副对偶句来描写菊花的颜色。“金华”,是指月光明亮如金星。诗人把月亮比喻成金黄色的花朵,使菊花显得更加鲜艳动人。“铅黄”和“黛色新”都是写菊花的颜色,用“新”字来形容,表明菊花的颜色鲜艳如初绽的花瓣,给人以新鲜之感。尾联写菊花虽美却难免凋谢,而菊花的香气依然能够留在主人家里。诗人通过对比,赞美了菊花不畏风霜,不怕凋零,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之情,也寄托了他对于美好事物永恒不变的信念和追求。
首联以牡丹比此菊,牡丹乃国色天香之花,这里用以喻指菊花,说明此菊不但色香味俱佳,而且品格高雅。颔联以陶渊明和屈原比此菊,陶渊明是田园诗人,隐居不仕,与世无争;而屈平则因直言进谏遭谗被放逐,最后投江自沉。两句以陶渊明的隐逸生活与屈原的忧愤不得志进行对照,说明此菊虽然美丽,但并不娇媚。颈联描写菊花的形态和色彩,以天上的明月比之,说明菊花像明月一样皎洁光明。又用“金华散”和“铅黄黛色新”两副对偶句来描写菊花的颜色。“金华”,是指月光明亮如金星。诗人把月亮比喻成金黄色的花朵,使菊花显得更加鲜艳动人。“铅黄”和“黛色新”都是写菊花的颜色,用“新”字来形容,表明菊花的颜色鲜艳如初绽的花瓣,给人以新鲜之感。尾联写菊花虽美却难免凋谢,而菊花的香气依然能够留在主人家里。诗人通过对比,赞美了菊花不畏风霜,不怕凋零,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之情,也寄托了他对于美好事物永恒不变的信念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