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窈窕入桓村,两度危桥到荜门。
乱石为墙修竹圃,垂萝挂壁古梅轩。
常收野芋供宾客,新著农书授子孙。
霜径晓行红叶满,误将鸡犬认桃源。
【注释】
- 桓村:地名,在今江西铅山县。
- 危桥(wēi qiáo):古时桥梁上用木头和石头建造的桥面,称为危桥。
- 荜门:柴扉。
- 野芋:一种可食用的野生芋类植物。
- 桃源:传说中的理想境界,多指世外桃源,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桃树、渔人和溪流、小丘等景致相合。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隐居在江西铅山县时写的。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写了家乡山水之美,表现了对故乡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同时表达了自己归隐田园的愿望,以及对于世情的淡然与淡泊。首句“溪山窈窕入桓村”,描绘了家乡溪山的美丽景色,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幽静、美丽的世界。接着两句“两度危桥到荜门,乱石为墙修竹圃,垂萝挂壁古梅轩”详细地描述了家乡的自然风光。诗人通过描述两座危桥和一座柴扉,以及乱石为墙、修竹为圃、垂萝挂壁、古梅轩等景象,展现了家乡山水的秀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最后两句“常收野芋供宾客,新著农书授子孙”,则表现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诗人虽然过着隐居生活,但他并不满足于清贫的生活,而是致力于农业事业,传授给后代子孙,希望他们能够继承并发扬光大。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山水美景的喜爱,也体现了他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