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托诚不易,知人良独难。
南阳虽子房,谁为酂与韩。
将相兼簿书,心中多苦酸。
十出九空归,一身亦凋残。
为君歌梁父,中夜发长叹。

【译文】

受托为君主是不容易,了解人却难上加难。

诸葛亮在南阳时,谁又像张良和陈平?

将相都忙于处理文书公务,心中充满了苦涩。

十次出兵九次失败,自己也被折磨得身心俱疲。

替君王高歌梁父吟,半夜里发出长叹息。

【注释】

  1. 南阳:指诸葛亮的故乡。子房:张良,字子房,刘邦的谋士。
  2. 酂:县名,今属河南新野。韩:韩信,西汉初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
  3. 将相:指丞相、将军等高级文武官员。
  4. 梁父:即“梁甫”,《诗经·魏风》中的一首诗,后来多用来借指汉高祖刘邦。
  5. 中夜:深夜。长叹:长声叹息。
    【赏析】
    此诗为杜甫晚年的作品,写其友人诸葛亮(号卧龙),赞其一生忠心耿耿,但功业未成,空有壮志,徒自哀伤。全诗八句,前四句赞美诸葛亮忠诚报国,第五六句感叹他空有治国之才却难有施展之地,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壮志难酬的同情之情。
    首联“受托诚不易,知人良独难”,直接点出诸葛亮的生平经历,表达了他对忠诚报国的坚定信念和对知己知彼的深刻理解,这是对他人格魅力的一种高度赞扬。
    颔联“南阳虽子房,谁为酂与韩”,以历史人物张良和韩信为例,来衬托诸葛亮的才能和抱负。张良和韩信都是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他们的事迹被世人传颂不衰。而诸葛亮则是当代的英雄,他的才华和智慧也足以让世人瞩目。然而,尽管他拥有如此出众的才能和才智,却仍然没有得到重用,这不禁令人感到惋惜和遗憾。
    颈联“将相兼簿书,心中多苦酸”,进一步描绘了诸葛亮在政治斗争中的艰难处境。作为一位将相之才,他不仅要处理繁重的政务,还要应对复杂的人际关系。这一切使得他在内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痛苦。这种苦酸不仅来自于工作的压力,更来自于内心的挣扎和无奈。
    尾联“十出九空归,一身亦凋残”则形象地描绘了诸葛亮的悲惨命运。他曾多次出征北伐,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这些失败不仅让他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也让他的身体和精神遭受了极大的摧残。然而,尽管如此,他还是坚守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继续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
    这首诗通过赞美诸葛亮的忠诚报国和才能出众,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同时,通过对诸葛亮遭遇的描绘,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以及人们对正义和理想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