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石志四海,中夜起长歌。
万国遍戎马,泪落成江河。
失路归无家,同心媾女萝。
银罂血犹泚,转眼仍操戈。
英雄功不成,慷慨呼奈何。

这首诗是刘琨的《读史述 其十八 越石志四海》,全诗如下:

越石志四海,中夜起长歌。万国遍戎马,泪落成江河。
失路归无家,同心媾女萝。银罂血犹泚,转眼仍操戈。
英雄功不成,慷慨呼奈何。

逐句释义:

  1. 越石志四海:越石指的是晋朝的将领石勒,他立志要统一四海(指天下)。
  2. 中夜起长歌:在深夜里起来高歌,表示他的壮志和豪情。
  3. 万国遍戎马:形容当时天下战乱频繁,各国都在打仗。
  4. 泪落成江河:形容战争造成的悲剧,人民流离失所,泪水如同江河一般汹涌。
  5. 失路归无家:形容战争中的人们失去了家园,无法找到回家的路。
  6. 同心媾女萝:比喻人们在困难时期,相互支持、团结一致,就像藤蔓一样紧密相连。
  7. 银罂血犹泚:形容战争结束后,仍有血腥未干,暗示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的渴望。
  8. 转眼仍操戈:指虽然战争结束了,但人们仍需拿起武器去战斗,不能轻易放弃抵抗。
  9. 英雄功不成:感叹许多英勇的将士未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10. 慷慨呼奈何: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感慨,以及对未来和平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深刻反思。诗人以石勒为象征,展现了晋朝末年战乱频仍的社会现实。同时,通过对“万国遍戎马”等景象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诗中的“泪落成江河”、“银罂血犹泚”等意象,更是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的珍视。最后一句“英雄功不成”,更是对当时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现实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宏大,是一首反映历史沧桑和人民疾苦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