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臣报楚怨,楚人心胆寒。
但当收谗夫,菹醢流馀脔。
断棺笞故主,倒行剧无端。
长蛇栖郢宫,举国发冲冠。
秦庭七日哭,安得不悲酸。
诗句:楚臣报楚怨,楚人心胆寒。
注释:楚国的臣子报告楚国的怨恨,导致楚国人民感到恐惧和担忧。
赏析:伍员是楚国的一位大臣,他在历史上以忠诚和智慧著称。然而,他的行为也引起了楚国人民的反感和恐慌。这句诗反映了当时楚国人民对伍员的不满和恐惧。同时,这也体现了伍员在政治斗争中的悲剧性。
楚臣报楚怨,楚人心胆寒。
但当收谗夫,菹醢流馀脔。
断棺笞故主,倒行剧无端。
长蛇栖郢宫,举国发冲冠。
秦庭七日哭,安得不悲酸。
诗句:楚臣报楚怨,楚人心胆寒。
注释:楚国的臣子报告楚国的怨恨,导致楚国人民感到恐惧和担忧。
赏析:伍员是楚国的一位大臣,他在历史上以忠诚和智慧著称。然而,他的行为也引起了楚国人民的反感和恐慌。这句诗反映了当时楚国人民对伍员的不满和恐惧。同时,这也体现了伍员在政治斗争中的悲剧性。
【注释】 幽径二首:组诗。这是第一首。 焉得无人境:哪里能够找到没有人烟的世外桃源。 图书杂鸟鱼:书籍和鸟兽鱼虫混在一起,比喻学问与世俗杂糅。 蕉花酿雨露:蕉叶像花一样,用蕉叶泡酒,可以酿成甘美的酒。 桐叶谱居诸:桐树叶子可以做乐器等器物,所以用桐叶谱曲。 旧伴携孤鹤:以前曾经有一位友人,骑上一只孤独的鹤。 新诗挂蹇驴:新的诗作挂在跛脚驴背上。 眷兹浑欲舞:对这种生活十分向往,恨不得马上跳起舞来
【注释】 1. 茅檐杂诗:作者自号“茅檐”,其诗多写生活琐事,此为其中六首之一。 2. 孰谓贫多暇:哪能说贫穷的人没有空闲时间来写作诗歌呢。 3. 笺(jiān)诗:指写诗作文。笺,用青丝线缝缀的纸,这里指书信。 4. 解玄:通晓玄理。 5. 业随当代后:自己的学问和事业在同代人之后。 6. 痴到古人前:自己的学识和见识比古人还要浅陋。 7. 瓶满陶潜粟:比喻自己穷困潦倒,就像晋陶渊明一样
【注释】 茅檐杂诗:杂诗是杜甫的诗集名。 来往曾何意,偏于淡处亲。 山光疑旧梦,花影属分身。 旷眼侵云脚,沉思傍水漘。 平生最相识,强半白头人。 译文: 曾经来过这里,却从未留下什么痕迹,偏于淡处亲近。 山色如梦,花影似分身。 远望眼睛被云遮住,深思时水波荡漾。 一生之中最了解我,却有一半以上已白了头发。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晚年归居草堂的感慨。开头两句说:我曾多次来到这地方
注释:独自坐在茅檐下,不知道是黄昏还是夜晚。时不时地能听到鸟儿在栖树上跳跃。悠闲的心情与自然景物相融,淡泊的文字回忆起陶渊明的田园生活。近处借用邻居的船桨,前面移过柳树下的渔网。在路上碰到了农民,互相聊起豆花棚的事。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宁静的乡村环境中,独坐思考的心境和闲适的生活情趣。首联写诗人独自一人在茅檐下,不知是黄昏还是夜晚,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颔联写诗人与大自然相融合
幽径 其一 曲曲穿幽径,花光映草鞋。 水天何淡荡,烟月好沉埋。 路转鸣琴处,依然画舫斋。 闲林风景悦,使我易为怀。 译文: 曲曲折折地穿过幽深的小道,阳光洒在花朵上,映照着草鞋的影子。水面和天空多么宁静、宽广,月亮和星星倒映在清澈的河水里,仿佛被深深的夜色所掩盖。小路转过,那片绿意盎然的地方,原来是一个静美的花园,那里有一架古琴,仿佛能听见它悠扬的琴声。继续走,又看到一条小船
独坐寒梅下,依依细草薰。 耽奇追鸟迹,消懒学鹅群。 诗入花间队,文成水上军。 朝看司马赋,恍欲上云云。 注释: 独坐在寒冷的梅花树下,细细地嗅着花香。沉醉于奇特的追逐中,仿佛能追踪到鸟的足迹;消磨掉懒散的情绪,模仿鹅群的样子。诗歌如同花间的队伍,文章如同水上的军队。早晨观看司马相如的赋文,似乎想要飞向云端。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作者在寒梅树下沉思和创作的诗篇。诗人独自坐在寒梅之下
【注释】 1. 茅檐杂诗:指隐居生活。 2. 吾庐何所托,芳草蓼花西:我的房子该在哪里呢?只有长满芳草和蓼花的西边。3. 幻岂渔郎路:难道是渔人的道路吗?4. 悠然樵父溪:悠闲自得的樵夫在溪边。5. 落英行处拾,佳句半无题:花瓣落下来的地方捡拾起来,好句子大多没有题目。6. 莎径时来往,苔深茆屋低:莎草覆盖的道路时常有人来往,苔藓厚厚的茅屋显得十分低矮。7. 赏析:此诗为诗人隐逸生活的真实写照
【注释】 杂诗其一:指隐居生活的诗。杂:杂乱,指不拘一格的诗。 径独迂:小路弯曲曲折。 疏类我:与我疏远不同。 石丈:指陶渊明的别号。 候雨迎鸠妇:迎接归巢的鸠鸟。 栽花薙鼠姑:种植花草,铲除野草。
注释 - 薄宦:指职位卑微、权力不大的官员。 - 徒牵:徒然牵引,徒劳无益地牵扯。 - 离索情:离别之思,离散之情。 - 觐颜知捧玉:拜见君主时,知道要像捧着宝玉一样小心谨慎。 - 纳手:握手。 - 苦怀冰:心中充满忧虑和不安。 - 古驿:古代驿站,用来传递信息的场所。 - 严鼓:敲得急促的战鼓。 - 黄昏对短檠:傍晚时分在微弱的灯火中等待。 - 尘韅:尘土或泥泞。 - 团坐:围坐一起。 -
【注释】1.短袷:指夏天的衣服。2.狎:戏谑,嬉笑。3.檐牙:房檐上突出的屋角。4.红:指红色。5.残雪外:指雪融后残留的雪水。6.颜宜笑:指柳叶微展。7.欹(yī):倾斜。8.梅欹韵特工:指梅花枝干斜倚,花蕊怒放。9.倍好:格外美好。10.应访百花丛:指春天景色宜人,应当去赏玩百花之景。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借柳、梅、莺等景物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春光的喜爱之情。全诗以写景为主,语言平白如话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萧萧易水波,日晏客未至。 - 注释:易水,位于河北省境内,因古代燕太子丹送别荆轲而得名;日晏,即太阳西沉;客未至,指客人还未到齐;萧萧,形容风吹动水面的声音。这句表达了荆轲在赴行刺秦王的途中,易水边等待同伴的情景。 - 赏析: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荆轲赴行刺前的孤寂与坚定,以及对同伴的期待和对即将到来的行动的紧张。 2. 十三死灰儿,勉强共大计。 - 注释:十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分析。 “子房妇女容,冷致澹人意”,张良的相貌和气质与一般女性不同,他的气质高洁,淡雅,不媚俗;“鸿门撞玉斗,从容自游戏”,张良善于观察形势,能够审时度势,在关键时刻采取正确的行动,所以能从容自得地应对危机局面;“想其眉宇间,消尽浪沙气”,张良虽然身处险境,但他的志向没有因此而改变
【解析】 此诗作于元和七年(812年),当时诗人任监察御史。此诗写苏武在流放北海的岁月里,仍坚守节操、不改初衷,表现了他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诗中“区区惜朝露”“故人真女儿”等语,表达了自己对苏武的敬仰之情。 【答案】 译文: 苏武挺立着奇伟的身躯,坚定不移地守节。 咀嚼雪水并吞咽着旃裘,掘开鼠洞又把羊群牧养。 孤独臣子应当死得其所,不必指望青天的宽恕。 可怜我只有清晨的露珠
【注释】 读史述:即《读史述》,是杜甫的一篇史论。屈平:指屈原,战国时楚国诗人。 【译文】 洛阳少年英俊秀美,向沅湘投书吊唁。 怜惜屈子忧国忧民,他远遁山林深藏起来。 小人谣言虽然诬蔑,但美人怎能被忘记? 若能遍历九州各地,到处都可以游赏游玩。 我不忍心离开这里,抱着这九回肠不忍离去。 骚人恨无限,千载为悲伤。 【赏析】 这首诗题作《读史述 其四 屈平》。从诗中“苟能历九州,故都可徜徉”等句看
【诗句释义】 鄙夫争一身,身外匪所计。 有如魏帝秦,何与鲁连事。 先生独倜傥,慷慨决大义。 五岳倒地轻,沧海连天沸。 吐舌如吐刀,锋锋着人厉。 白日走秦兵,先生天下士。 【译文】 鲁仲连:鄙夫只为了个人的利益而争抢,他不会考虑其他的事情。 魏晋时期魏帝曹丕、西晋武帝司马炎等人都曾试图统一中国,但是他们都没有能成功。 鲁仲连却能够以高尚的气节和坚定的信念来对待这些问题。
诗句原文: 秦王会渑池,邯郸出孤注。 帐下千熊罴,笙筝乱如雨。 提瑟藐万乘,耽耽视毚兔。 一夫瞋目呼,虓虎不敢怒。 残丝奏杀声,雪锋交五步。 昔年柱前血,今日堪相污。 壮哉蔺夫子,千载有馀慕。 注释翻译: 1. 秦王会渑池:指的是秦王与赵国在渑池的会面。 2. 邯郸出孤注:表示赵国为了显示勇气,不惜以全部赌注来对抗强大的秦国。 3. 帐下千熊罴:形容士兵众多,气势如熊罴一般雄壮。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