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隽年少,投文吊沅湘。
悯累堙郁志,讯累远自藏。
谣诼虽蔽明,美人安可忘。
苟能历九州,故都可徜徉。
嘿嘿不忍去,抱此九回肠。
骚人恨无限,千载为悲伤。
【注释】
读史述:即《读史述》,是杜甫的一篇史论。屈平:指屈原,战国时楚国诗人。
【译文】
洛阳少年英俊秀美,向沅湘投书吊唁。
怜惜屈子忧国忧民,他远遁山林深藏起来。
小人谣言虽然诬蔑,但美人怎能被忘记?
若能遍历九州各地,到处都可以游赏游玩。
我不忍心离开这里,抱着这九回肠不忍离去。
骚人恨无限,千载为悲伤。
【赏析】
这首诗题作《读史述 其四 屈平》。从诗中“苟能历九州,故都可徜徉”等句看,当是杜甫晚年所作。此诗是作者在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春天所作。当时杜甫已流寓秦州(今甘肃天水一带),因见中原未复,故作此诗以抒怀伤乱之情。
开头两句,写诗人对屈原的同情和悼念。屈原在楚怀王时,遭谗被疏,放逐汉北,后来楚都郢被秦国所灭,诗人怀着对屈原的崇敬和同情心情,写了《读史述》这篇短文来表达他对屈原的哀思。
中间六句,写诗人对屈原的哀悼和追忆。屈原沉汨罗江后,他的忠贞爱国的情操,以及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一直激励着后人。尽管小人造谣中伤,但仍不能泯灭人民心中对这位伟人的美好记忆和怀念。因此,诗人发出“美人安可忘”的感叹,并进一步写道:“若逢尧舜明圣主,将为臣妾欢欣。”意谓倘若遇到明君圣主,将使屈子的理想得以实现,自己也会欢欣鼓舞地为他效力。
最后二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诗人一生坎坷多舛,政治生活屡遭挫折,而理想抱负却始终得不到实现。他想到屈原虽遭受谗毁、流放,但他矢志不移的精神却永远值得后世学习;同时他又想到如果有机会能够到祖国大地游览观光,该是多么快乐呵!可是如今身在他乡,离家乡万里之遥,怎能不让人感到惆怅呢?
全篇以抒情为主,通过回忆屈原的历史功绩和不幸遭遇,表达了自己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