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马黄,臣马斑。
导君马,跻太山。
君马轻趫,臣马临险艰。
艰哉岩棘路,石磴夷可陟。
力未豗颓,奈何致行恻。
虎狼群跃,鼯猩竞咷。
正途不复,臣马其凋。
虽君马良,不可以久劳。
【注释】
君马黄:国君的马是黄色,臣子的马是斑驳色。
导君马:引导君马前进。
跻太山:登上泰山。
君马轻趫:君王的马轻快矫健。
臣马临险艰:臣子所驾的马遇到危险艰难的地方。
艰哉岩棘路:艰险啊,崎岖曲折的道路。
石磴夷可陟:陡峻的石头台阶平缓,可以攀爬。
力未豗(pí皮)颓,奈何致行恻(cè 侧):力量尚未耗尽,为何还要劳顿自己?
虎狼群跃;形容山林中野兽众多,像群聚跳跃的老虎和狼。
鼯猩(wú shēng)竞咷(táo 悼):《山海经》记载,“西南有兽焉,其名曰豹尾,豹尾修尾,善奔,其名自呼曰豹,见则其邑大疫。”这里借指山林中的野兽。
正途不复:正确的道路不再存在。
臣马其凋(diāo 凋):臣子所驾的马已经衰老了。
虽君马良,不可以久劳:即使您的马匹很好,也不可以长久地劳累。
【赏析】
这是一首寓言诗,借比喻来说明臣子应该尽心尽力辅佐君主的道理。全诗通过写臣子与君马的遭遇以及由此引发的联想,表达了作者对臣子忠诚尽职的赞扬。
首句“君马黄”,点明君臣关系。接着,以“臣马”与“君马”对比,写出了臣子驾车赶路的艰辛。次句“臣马斑”,“斑驳”,即斑点的意思,暗寓臣子地位低下。三、四句写臣子所驾之马在路途中遇险,但因为“君马”轻车熟路,而“臣马”却须冒生命危险,因此感慨道:“艰哉岩棘路,石磴夷可陟。”这两句是说,艰难啊,崎岖曲折的山路,陡峭的石头台阶是可以攀登而过的。五、六句写由于“君马轻趫”,所以臣子不敢怠慢,必须“力未豗(chī吃)颓”地继续赶路,否则会“奈何致行侧”。这两句是说,因为君王的马匹轻快矫健,所以臣子不能懈怠,否则就会因力竭而跌倒。七、八句“虎狼群跃,鼯猩竞嚎”,用猛兽、飞禽来比喻凶险的险阻,说明臣下所驾之马已无法前行,只能“致行恻”。这两句是说,凶猛的野兽和猛禽在空中盘旋跳跃,使臣子感到恐惧而无法行进。
最后两句“正途不复,臣马其凋”,意思是说,虽然君王的马匹很优秀,但也不应该让它过度劳累。整首诗运用寓言手法,生动形象地表明了作者对臣子忠心耿耿的劝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