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以人得名,去来关隆替。
犯雨访句曲,谅亦有冥契。
依夕忽如朝,舆步踏残霁。
天高百灵肃,山空众响厉。
岭上自白云,真人已天际。
始悟洞壑迹,只是真仙蜕。
按图穷物隐,岁晚冰霜闭。
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游茅山四首·其一》。全诗如下:
游茅山
山以人得名,去来关隆替。
犯雨访句曲,谅亦有冥契。
依夕忽如朝,舆步踏残霁。
天高百灵肃,山空众响厉。
岭上自白云,真人已天际。
始悟洞壑迹,只是真仙蜕。
按图穷物隐,岁晚冰霜闭。
注释:
- 山以人得名,去来关隆替:意为因为人们在这里活动,所以山得名,而人的命运起伏变化。
- 犯雨访句曲,谅亦有冥契:意为在雨中访问句曲山,相信与这里的冥冥契合。
- 依夕忽如朝,舆步踏残霁:意为傍晚时分,天空突然放晴,车马行走在残阳下的山路上。
- 天高百灵肃,山空众响厉:意为天空高远晴朗,鸟儿百灵鸟鸣声清脆响亮。
- 岭上自白云,真人已天际:意为山上的白云缭绕,仙人已经飞向天际。
- 始悟洞壑迹,只是真仙蜕:意为开始明白这里洞穴中的足迹,其实是真仙的遗蜕。
- 按图穷物隐,岁晚冰霜闭:意为按照地图寻找隐秘的地方,到了年老的时候,冰雪封闭了道路。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苏轼游览茅山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慨。诗中通过描绘山、云、鸟等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人也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感慨。整首诗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苏轼诗歌创作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