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深湖水碧如天,雨后云峰翠作钿。
好是人家临水住,柴扉开近白鸥边。
白鸥飞处林塘迥,苍松影落莓苔静。
不放狂尘过板桥,还从清士寻萝径。
过午北窗残梦醒,间吟步上水心亭。
看尽征帆投极浦,方听渔唱满前汀。
野翁载鹤来何处,授与千钱堪买取。
会待他时养性驯,相随湖上寻梅去。
【题解】
这是一首题画诗。全诗以“白鸥”为中心意象,描绘了一幅水乡的春景图。诗中通过白鸥、云峰等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注释】
- 湖山胜概图:指画中的湖泊和山峦美景。
- 春深:春天到来,万物复苏。
- 碧如天:湖水清澈碧绿,仿佛映衬出天空的颜色。
- 雨后:雨过之后。
- 云峰:指山上的云雾缭绕的山峰。
- 翠作钿:用翠绿色点缀如珠宝般美丽的画面。
- 柴扉:用竹子编成的简陋门扉。
- 板桥:木板搭成的小桥。
- 苍松:指苍劲挺拔的松树。
- 莓苔:一种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矮植物。
- 放:放任,任由。
12.狂尘:指喧嚣的尘世。
13.萝径:指藤萝覆盖的小径。
14.清士:清廉之士,这里指隐逸之人。
15.步上水心亭:登上水心亭。
16.征帆:远行的船篷。
17.极浦:远处的湖边。
18.野翁:指诗人自己。
19.鹤:指仙鹤。
20.千钱:古代货币单位,一千文钱。
21.会待他时养性驯:将来等待时机修养本性。
22.相随:跟随。
23.湖上寻梅去:到湖上去寻找梅花。
【译文】
春意渐浓湖水碧蓝如镜面,雨后山雾缭绕白云朵朵像镶嵌的宝石。
多么喜爱人们住家临水而居啊,那柴门就在白鸥栖息的地方。
白鸥飞过时林塘显得特别幽静,苍松倒影映入水中静谧无声。
不让红尘滚滚的尘埃经过小桥,仍然顺着青石小路追寻着藤萝小径。
午后时分北窗残梦初醒,偶然漫步登上水上的心亭。
看尽无数船只投江而去,才听到渔夫的歌声满江风。
野外的老者驾着仙鹤来到何处,把一只仙鹤赠给了我。
希望它等我到了一定的时候能驯服,我也会跟随它一起在湖畔寻访梅花。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也是一首寓言诗。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山水画面,通过白鸥、云峰等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首联“春深湖水碧如天,雨后云峰翠作钿。”描绘了一幅春日里的湖光山色图。湖水碧绿如天,云峰苍翠欲滴,仿佛是天上的仙境一般美丽。这里的“碧如天”和“翠作钿”都是形容景色之美,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
颔联“好是人家临水住,柴扉开近白鸥边。”“好是”表示非常合适的意思,意思是说这个地方非常适合人居住。诗人选择了靠近白鸥的柴门作为家,这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简朴生活的愿望。而“柴扉开近白鸥边”则进一步描绘了这一景象,柴扉被打开,就可以看到白鸥在家门口自由地飞翔。这种与大自然亲近的感觉,让人感到无比宁静和惬意。
颈联“白鸥飞处林塘迥,苍松影落莓苔静。”描述了白鸥在空中飞翔的景象,以及树木和草地的影子在草地上投下的宁静场景。这里的“迥”字形容树林和草地辽阔无边,给人一种深远而开阔的感觉。而“苍松影落莓苔静”则更加强调了自然环境的宁静和和谐。这里的树木和草地的影子落在地面上,使得整个环境显得更加静谧。
尾联“不放狂尘过板桥,还从清士寻萝径。”则是对前面的景物进行了总结和升华。诗人不希望外界的喧嚣和纷扰影响到他心中的宁静世界,因此他选择了一条清净的小径,沿着这条小径去寻找那些清高的隐者。这里的“狂尘”指的是世俗的欲望和诱惑,而“清士”则是指那些具有高尚品德的人。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表达了对内心世界的坚守和珍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启示我们,只有远离尘嚣,才能更好地体会生活的美好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