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人留客处,万顷绿云中。
清閟浑无暑,凉阴不待风。
交枝迷翡翠,接叶隐房栊。
俗地无尘到,仙坛有路通。
影筛金琐碎,声杂佩丁东。
栖宿看仪凤,翱翔下颢穹。
楚云朝晻冉,湘月夜空蒙。
林暗容春鸟,庭寒避夏虫。
萧骚依枕簟,音韵合丝桐。
酒或眠看醒,愁同对坐空。
粉痕销旧箨,雨色翳新丛。
裁笛从江叟,为竿任钓童。
屐粘苔径碧,窗映露灯红。
借看随人兴,何须问主翁。
还持苍玉杖,来扣水晶宫。
溪逸情偏遇,林贤趣未穷。
虚心君子并,劲节古人同。
几见凌霜雪,孤高倚华嵩。
淇园秋渐晚,吴苑岁将终。
宜隐筼筜谷,深藏造化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 (jié ),号摩诘居士。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下面是逐句的翻译:

高人留客处,万顷绿云中。
清閟浑无暑,凉阴不待风。
交枝迷翡翠,接叶隐房栊。
俗地无尘到,仙坛有路通。
影筛金琐碎,声杂佩丁东。
栖宿看仪凤,翱翔下颢穹。
楚云朝晻冉,湘月夜空蒙。
林暗容春鸟,庭寒避夏虫。
萧骚依枕簟,音韵合丝桐。
酒或眠看醒,愁同对坐空。
粉痕销旧箨,雨色翳新丛。
裁笛从江叟,为竿任钓童。
屐粘苔径碧,窗映露灯红。
借看随人兴,何须问主翁。
还持苍玉杖,来扣水晶宫。
溪逸情偏遇,林贤趣未穷。
虚心君子并,劲节古人同。
几见凌霜雪,孤高倚华嵩。
淇园秋渐晚,吴苑岁将终。
宜隐筼筜谷,深藏造化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雅致的竹林环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竹林的美景和主人的高洁品格。

  • “高人留客处,万顷绿云中。” 描述了一位高雅之人在此地留下,周围的环境如同绿色的云端一般。
  • “清閟浑无暑,凉阴不待风。” 表达了竹林中的凉爽和清新,无需借助外界的风就能感到清凉。
  • “交枝迷翡翠,接叶隐房栊。” 形象地描绘了竹叶交叠的样子,仿佛迷住了翡翠,而竹叶的缝隙中隐约可见房栊的影子。
  • “俗地无尘到,仙坛有路通。” 表现了竹林的纯净和神秘,仿佛是一个没有尘世污染的地方,通往仙境的道路就在这里。
  • “影筛金琐碎,声杂佩丁东。” 通过声音的描述,展现了竹林中光影交错、声音交织的美丽景象。
  • “栖宿看仪凤,翱翔下颢穹。” 形容主人在竹林中的居住环境,如同仪凤般优雅,以及主人自由自在的飞翔。
  • “楚云朝晻冉,湘月夜空蒙。” 通过天空的描写,传达了一种深远、宁静的氛围。
  • “林暗容春鸟,庭寒避夏虫。” 描述了春天鸟儿在树林中欢快歌唱,夏天时昆虫在庭院中躲避酷热的场景。
  • “萧骚依枕簟,音韵合丝桐。” 以枕头和簟子为背景,展现了主人安静的生活状态,以及和谐悦耳的音乐。
  • “酒或眠看醒,愁同对坐空。” 表达了主人在饮酒时可能半醉半醒的状态,同时也表现出与友人共饮时的寂寞感。
  • “粉痕销旧箨,雨色翳新丛。” 描述了竹子的生命力,即使是经历了风霜的摧残后依然能够重生。
  • “裁笛从江叟,为竿任钓童。” 通过老人和孩子的形象,展现了竹林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
  • “屐粘苔径碧,窗映露灯红。” 通过细节描绘出竹林中的小径和窗户,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借看随人兴,何须问主翁。” 表达了主人对访客到来的态度,即欢迎任何人的到来,不必询问主人是否在家。
  • “还持苍玉杖,来扣水晶宫。” 通过手持苍玉杖的形象,展现了主人的威严与尊贵。
  • “溪逸情偏遇,林贤趣未穷。” 表现了主人对于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山林的感悟。
  • “虚心君子并,劲节古人同。” 表达了竹子的坚韧与君子般的品格。
  • “几见凌霜雪,孤高倚华嵩。” 赞美了竹子不畏严寒、独自挺立的傲骨精神。
  • “淇园秋渐晚,吴苑岁将终。” 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变化。
  • “宜隐筼筜谷,深藏造化功。” 表达了主人选择隐居于此地的愿景,以及他对自然造化的尊重和领悟。

整首诗歌通过对竹林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同时,也反映了主人的高雅品格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