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师远谪去台山,长路漫漫竟不还。
身伴孤云埋雪峤,魂随片月到松关。
声名拟傅高僧里,诗卷空留百世间。
欲向禅窗歌楚些,那堪双袖泪潸潸。
【注释】
圆鉴:指圆通大师,唐代高僧,名智通,俗姓周,法号圆鉴,为南岳衡山祝融峰寺住持。去台山:指贬谪到台州(今浙江天台)任刺史。上人:指圆鉴和尚。怜师:怜悯这位远道而来、流放至台州的高僧。长路漫漫竟不还:长路遥远,终不能回到故土。身伴孤云埋雪峤:自己孤独地陪伴着白云,在雪山中安息。魂随片月到松关:灵魂随着月亮的指引,飘向了松山关。声名拟傅:名声与傅玄相等,傅玄是晋朝人,因才学出众而闻名,被尊称为“傅子”。高僧里:在僧人中声名很高。诗卷空留百世间:诗作传于后世,流传于世,影响深远。欲向禅窗歌楚些:想在这禅室之中咏唱楚辞,表达对高僧的怀念之情。楚些:即《楚辞》,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原为屈原所作,后多用来泛指楚辞体作品。双袖泪潸潸:双袖中的泪水滚滚而下。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怀念圆觉禅师的诗作。圆觉禅师被贬至台州任刺史,诗人特地从杭州赶来看望他。在送别的宴席上,诗人挥笔写下了此诗。
首联写圆觉禅师被贬至台州,诗人特地从杭州赶来看望他,表达了诗人对圆觉禅师的思念之情。颔联写诗人陪伴圆觉禅师在雪中安葬的情景,体现了诗人对圆觉禅师的忠诚和尊敬。颈联赞美圆觉禅师的名声与才华,表达了诗人对圆觉禅师的敬仰之情。尾联写诗人在禅房中吟诵楚辞,表达对圆觉禅师的怀念之情。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