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春江一幅蒲,恬风引浪下三吴。
山城不断南通越,水驿相连北带苏。
行李艳装唯古剑,客庖供馔有新鲈。
烧林桃杏沿堤柳,画舫归人在画图。
诗句解析
1 百里春江一幅蒲: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江景图,画中江水清澈,河岸上长满了蒲草。
- 恬风引浪下三吴:宁静的江风带动着波浪轻轻拍打着岸边,形成了一幅美丽的江景画面。
- 山城不断南通越:描述了一个山城中不断有船只从南方(可能是长江下游方向)驶来的场景。
- 水驿相连北带苏:描述了水路交通发达,北边连接着苏州等地,展现了江南地区的交通网络。
- 行李艳装唯古剑:这里强调了旅途中的行囊里只有一把古老的宝剑,象征着旅途的简朴和对古代文化的尊重。
- 客庖供馔有新鲈:客人的厨房里有新鲜的鲈鱼供食用,展现了主人的热情好客。
- 烧林桃杏沿堤柳:描绘了春天里河边的桃树杏树盛开,沿着堤岸生长的柳树随风摇曳。
- 画舫归人在画图:画舫中的游子回到了家乡,仿佛置身于画中的美景之中。
译文
百里春江一幅蒲,
恬风引浪下三吴。
山城不断南通越,
水驿相连北带苏。
行李艳装唯古剑,
客庖供馔有新鲈。
烧林桃杏沿堤柳,
画舫归人在画图。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春季的美景与人文风情。首句“百里春江一幅蒲”以“一幅蒲”生动地勾勒出春天江边的生机盎然,蒲草的生长给江水带来了生机。接着,“恬风引浪下三吴”用“恬风”和“引浪”两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春风轻拂之下,江水波动的情景,给人以宁静而和谐的感觉。
第二句“山城不断南通越”,则展示了江南地区山城的连绵不断以及南通越的重要性,体现了江南地区在古代交通枢纽的地位。第三句“水驿相连北带苏”进一步描绘了江南地区水上交通的便利,使得南北交流更加顺畅。此外,诗中还提到了“古剑”和“新鲈”,前者象征着旅途的简素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后者则代表了江南地区丰富的物产。
最后两句“烧林桃杏沿堤柳”,“画舫归人在画图”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场景中,桃花杏花沿着堤岸盛开,柳树随风摇曳,构成了一幅如画的美景。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不仅展现了江南的自然风光,也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文环境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江南地区深厚的感情,同时也反映了江南地区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