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晓素车发,归心千里途。
身方辞上国,梦已落东吴。
淮雨含悲切,江云入望孤。
三秋惊浦雁,独夜感樯乌。
风木长邻宅,霜天低蘸湖。
何当效徐孺,遥为致生刍。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明确每句的意思,然后结合诗句的注释进行理解、概括和总结。
第一句,“清晓素车发”,清晨的马车出发了;素车指白色的车子,这里指沈参军的车。第二句,“归心千里途”,归乡的心事像千里之程一样漫长。第三句,“身方辞上国,梦已落东吴”,“辞上国”意为告别京城;“梦已落东吴”意为梦已经来到东吴。第四句“淮雨含悲切,江云入望孤”。“淮雨”指淮河之水,“江云”指长江之云;“悲切”指悲痛。第五句:“三秋惊浦雁,独夜感樯乌。”“三秋”指一年中的秋天,这里泛指时间之久长;“惊浦雁”意为惊扰浦湖中栖息的雁群;“独夜感樯乌”意为独自在夜晚感伤于飞向天空的大雁。第六句:“风木长邻宅,霜天低蘸湖。”“风木”指代坟墓;“邻宅”指邻居的家;“霜天”指深秋季节;“蘸湖”意为湖水被霜冻得很低,与湖面接触。第七句: “何当效徐孺,遥为致生刍。”“效徐孺”即效仿徐庶(字元直),徐庶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谋士,曾隐居于隆中,刘备闻其贤名,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辅助自己,但徐庶不愿出仕,刘备只好作诗《隆中对》以表达自己的意愿。第八句:“遥为致生刍”,遥想当年徐庶离开家乡时,曾给父母送来干草做礼物,现在诗人想到自己要奔丧回故乡,便想起徐庶当年的举动,于是想象着给父母送一些干草做礼物。第九句: “何当”即什么时候能够。第十句:“徐孺,遥为致生刍。”即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效仿徐庶给父母送上干草作为礼物。
【答案】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土难离、思念亲人的感情。首联写诗人离别京城之际的心情;颔联写诗人告别京城后踏上征途的情景;颈联写诗人在路途上所见到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末联写诗人思念故土、思念亲人的心情。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感情真挚深厚,意境深远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