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烛坐深更,严城乱柝声。
寒云双阙迥,夜雪万家明。
世事清樽尽,边愁白发生。
匡时须计远,和敌竟功成。
自有张衡赋,谁怜李广情。
剑尘时一拂,莫遣暗龙精。

这首诗出自张九龄的《感遇十二首》。下面逐句进行解读:

  1. 秉烛坐深更,严城乱柝声:手持蜡烛坐在深夜里,听到远处传来断断续续的梆子声。
    注释:秉烛 - 点着蜡烛,形容时间已晚;深更 - 深夜;严城 - 指守卫森严的城市或宫殿;乱柝声 - 指夜晚传来的敲梆声。
    赏析:诗人在深夜中,点燃蜡烛,静坐在自己的府邸中,聆听着外面的梆子声,感受着夜晚的宁静与寂静。

  2. 寒云双阙迥,夜雪万家明:寒冷的云彩笼罩着高耸入云的皇宫,而夜晚的雪花照亮了千家万户。
    注释:寒云 - 冷云;双阙 - 指高大的建筑;迥 - 远;夜雪 - 夜间降下的雪;万家 - 指众多人家;明 - 明亮。
    赏析:通过描绘寒冷的天气和雪花照亮的景象,展现了一种宁静而又美丽的夜晚画面。

  3. 世事清樽尽,边愁白发生:世间的事情如同酒杯一样,已经喝干,而心中的边塞之愁也随之增长,白发也开始增多。
    注释:世事 - 指世间的一切;清樽 - 清澈的酒杯;尽 - 喝完;边愁 - 边疆上的忧虑;白发生 - 头发变白。
    赏析:诗人通过饮酒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但却发现世事如梦,酒已尽,边塞之愁却不断增长,不禁感叹岁月的无情。

  4. 匡时须计远,和敌竟功成:要想匡正天下,必须深思熟虑,谋划长远;与敌人作战,最终要取得胜利才能算成功。
    注释:匡时 - 整顿时局;须计远 - 需要深思熟虑;和敌 - 与敌人对抗;竟功成 - 最终取得胜利。
    赏析: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治理和对外关系的看法,认为只有深思熟虑,才能为国家谋福祉,只有战胜敌人,才能证明自身的实力和价值。

  5. 自有张衡赋,谁怜李广情:自古以来,就有张衡的赋才横溢,又有谁能够理解李广那种深沉的情感?
    注释:张衡 - 东汉时期的大文学家、科学家,以赋闻名于世;李广 - 西汉时期的名将,以忠诚勇敢著称。
    赏析: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自己才华的自豪以及对历史人物李广深情的感慨。他认为自己虽然才华横溢,但仍有人不能理解他的心路历程和情感世界。

  6. 剑尘时一拂,莫遣暗龙精:剑上尘埃偶尔被吹起,不要让黑暗中的龙精虎猛得逞。
    注释:剑尘 - 指剑上的灰尘;拂 - 风吹起;暗龙精 - 指暗中潜伏的强大势力;得逞 - 得以实现目标。
    赏析:诗人在这里借比喻表达自己的决心和信念,暗示自己虽然面临困难和挑战,但不会退缩,而是要勇往直前,直至最后的胜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