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宇独嶙峋,披云兴益新。
重来布金地,不见雨花人。
湖近龙时出,岩空鸽自驯。
磬声山正午,草色路犹春。
浩劫殊无极,浮生会有因。
可怜倦游客,空自老风尘。
妙应寺
殿宇独嶙峋,披云兴益新。
重来布金地,不见雨花人。
湖近龙时出,岩空鸽自驯。
磬声山正午,草色路犹春。
浩劫殊无极,浮生会有因。
可怜倦游客,空自老风尘。
【注释】:
- 殿宇(dian yu):寺庙中的殿堂。
- 独嶙峋(lín xún):形容山峰高峻挺拔的样子。
- 披:覆盖。
- 新:指新的殿宇、新的景象。
- 重来(chóng lái):再一次来到。
- 布金地:铺满金子的地方,这里指寺院。
- 雨花人(yǔ huā rén):指在寺院中修行的人。雨花即佛教语,指修行者所得到的功德之花。
- 湖近龙时出,岩空鸽自驯(yīn kōng gē zì xùn):湖面近处时有神龙出现;岩石空旷时,鸽子也自己驯化。
- 磬声(qìng shēng):佛教乐器之一,用木头或石头等制作。
- 正午:中午。
- 草色路犹春:春天的气息弥漫在小路上。
- 浩劫(hào jié):大灾难,特大的灾难。
- 殊无极(sù jí wú j):极其之多不可数。
- 浮生会有因:人生短暂,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
- 可怜倦游客:令人同情的是那游子疲惫的身影。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所作《范石湖集》中的一首七绝,全诗四句,每句五字。此诗以写景为主,通过描写妙应寺的建筑特点和周围环境,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感慨以及对修行者超脱红尘、寻求真理的向往之情。
首联“殿宇独嶙峋,披云兴益新”,描绘了妙应寺的殿宇高大而雄伟,披着云雾显得更加崭新。这里的“霖峋”形容山峰高峻挺拔的样子,而“披云兴益新”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这座寺庙的新发现和新奇的感受。
颔联“重来布金地,不见雨花人”,进一步描绘了妙应寺的美丽景色和修行者的存在。这里的“布金地”指的是铺满金子的地方,象征着富贵与繁华;而“雨花人”则是指在寺院中修行的人。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俗繁华的厌倦和对于修行者的敬仰之情。
颈联“湖近龙时出,岩空鸽自驯”,描绘了妙应寺周边的自然景观。这里的“龙时出”指的是湖面近处时有神龙出现的景象;而“岩空鸽自驯”则描述了岩石空旷时,鸽子也自己驯化的情景。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尾联“磬声山正午,草色路犹春”,则是对妙应寺周围环境的进一步描绘。这里的“磬声”指的是佛音缭绕的声音;“山正午”则是说时间已经到了中午;而“草色路犹春”则描述了春天的气息弥漫在小路之上。这两句诗通过描绘寺庙周围的自然风光和季节变化,表达了作者对于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生活美好的赞美。
整首诗通过描绘妙应寺的美丽景色和周围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感慨以及对修行者超脱红尘、寻求真理的向往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于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