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出渡口初夜,虫鸣草际清秋。
菰米未炊客饭,柳条已系渔舟。
【注释】:
- 初夜:刚过午夜。
- 菰米(gu,菰草的子):一种水生植物,可做粮食。
- 客饭:客人吃的饭菜。
- 渔舟:渔船。
- 系:拴。
【赏析】:
此诗为诗人赴任前一日在渡口所作,写其离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首句写月出渡口,点明时间;次句写夜虫秋草,烘托气氛;三、四句写未炊客饭,系柳船舟,突出离情。全诗语言朴素,感情真挚,情景交融,含蓄蕴藉。
月出渡口初夜,虫鸣草际清秋。
菰米未炊客饭,柳条已系渔舟。
【注释】:
【注释】 青县望:在今山东青州市。青县是古代地名,这里泛指青州一带。兼程:谓日夜兼行。极:尽。兼程尽日遥:形容路途遥远,日夜兼行也赶不上。衣从尘里化:衣服随着尘土一起化为灰烬。春向客边生:春风吹拂着旅人身边。野饭留荒寺,车吟过小桥:野外的饭食留给荒凉的寺庙,车轮的声音经过小桥。西山能慰客,返照故相撩:西山可以慰藉旅人的心情,夕阳返照又使人依依不舍得离开。 【赏析】 此诗作于作者赴京途中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唐天宝年间的观灯之作。诗人从京城长安的元宵节观灯盛况落笔,首二句点明“何处”观灯好,而长安的风光又何止于此?后四句具体描写了长安元宵节夜晚的盛况,并抒发了作者的感慨之情。 “何处观灯好”,言观灯胜地非一处也。帝里,指京城长安。长安,今西安,古称西京、长安,为唐代都城,当时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和国际性大都市。这里用“何处”二字领起后文,说明长安观灯胜地很多
【注释】琳宫禁御西:指皇宫中的灯会所在之地。星桥通碧落,云网缀丹梯:形容皇宫中灯彩辉煌,如星桥通天,云网缀地,美不胜收。 梅畔春犹寂,松梢月渐低:梅花边旁的春天还是寂寞的,松树顶端的月亮渐渐落下。 传柑谁得句,痛饮忆宣溪:谁能传达柑桔的美味诗句,痛饮回忆那美丽的宣溪。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皇宫灯会的情景,诗人通过对灯会的描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华丽,意境深远
注释 怀旧:怀念旧时。何处:哪里。观灯好:观赏元宵节灯火之美。台城:即台城,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鸡鸣山上,是六朝时的都城遗址。并骑:指男女结伴而行。酒边:酒宴之中。夜戏:夜间的戏曲表演。花下:指花丛之中。春词:春天的诗歌。火树:指彩灯闪烁如火焰。璇霄发:形容灯火辉煌灿烂。松棚:用松木搭成的临时棚屋。彩市:装饰得五彩缤纷的街市。移:移动。迟迟:缓慢的样子。南陌:古代城市南部的大街。明月
这首诗的注释: 㵵泻河将渴,飘萧漏未终。 - 㵵泻河:形容大雨倾盆,河水如泻地一般。 - 渴:口渴,形容大雨淋湿了衣物,令人感到寒冷。 - 飘萧漏未终:形容雨势很大,持续不断。 - 云峰悬宿雨:形容雨点像是悬挂在云峰上的珠子一样。 - 月殿闭遥空:形容月光昏暗,给人一种幽静的感觉。 - 泾渭千流合:形容雨水汇聚成河流,与渭水汇合在一起。 - 清凉万里同:形容雨水带来的凉爽感觉,让人心情愉悦。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顺义地区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顺义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下面逐句解析: 入顺义 - “入顺义”指的是作者进入顺义地区,这一句可能是诗的序言或引子。 眼缬晴初放,心旌暮欲悬 - “眼缬晴初放”指的是清晨的天空,阳光穿透云层,使得眼睛仿佛被染上了彩色的缬(一种古代丝织品)。“心旌暮欲悬”则形容作者内心的情感随着天色渐晚而变得飘渺不定。 柳行聊弭盖,沙渡急回船 -
露坐 清晨的鼓声厌恶春天的困倦,打开窗户月已向西斜。 树上的喜鹊最先占据了鹊巢,城里的小城听得见鸡鸣。 长时间坐在露台上移步床席,星夜中骑马谈心齐驱。 什么时候可以结束家务事,携着美酒寻找芳草小径。 译文: 清晨的鼓声讨厌了春天的懒散,推开窗户看到月亮已经西下。 树上喜鹊先占据了好地方,城里小城都能听到鸡叫。 露台上站久了移步床席,夜晚中一起骑马谈话。 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家务事
【注释】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雷雨三日雨雪仍雷:形容天气变化无常,接连下着大雨和雪花。雷、雨、雪都为名词作状语。雷雨三日:即连降三日的雨。雨雪仍雷:即继续下着雨雪。史严宣父笔:指杜甫诗中“史君才笔有宣父”句。宣父:周代宣王,名姬,字仲山甫。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中有“圣代复元古,垂衣坐万方。时时出郊眺,则此众山小。”之句,意谓皇帝的恩泽如同古代圣王一样。诗人认为皇帝的恩德如春雷般普照万物
注释: 1. 暑郁庚重伏,阴疑魄正圆。 注释:暑气蒸郁,庚日的热气很重,重阳时节到了,阴气怀疑是满月。 2. 羽虫明可数,萤火暗能然。 注释:天上的鸟儿可以数清数量,而萤火虫却只能看到它们闪烁的光芒。 3. 尘土开清景,光华照暮年。 注释:尘土被风吹散,带来了清新的景象;阳光照射在身上,照亮了晚年的日子。 4. 浩歌追太白,把酒问青天。 注释:高声唱歌追赶着月亮,举杯问苍天。 赏析:
【注释】 过牛栏山:即《过牛栏山》。牛山:位于今河南滑县,古有“朝市”之称,是当时汴州的南面门户。追次许给事:即在《过牛栏山追次许给事九日韵》这首诗中,作者追和许给事的诗作。许给事:名不详,可能为唐宣宗时的大臣。九日韵: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的韵脚。阳坡路:指牛山。牛山十里迟:形容从牛山出发后行进的速度较慢。野阴秋近晦:意思是说秋天已经接近夜晚了,天色将暗。沙软雨移时:沙子很软
注释: 暮行河堤无伴,月照河水有情。 意思是说,傍晚时分在河边行走,没有伙伴陪伴,只有月亮照着河面,显得格外美丽。 前日曾来倦客,今宵还宿孤城。 意思是说,前一天我曾是疲惫不堪的人,今夜还要回到孤独的城楼中过夜。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夜晚行走在河堤边,看着明亮的月光照耀着河流,心中感到一种深深的寂寥和孤独。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过去日子的回忆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
注释: 岁久:年深。 苔连墙牖:墙上爬满了青苔。 叶满阶除:落叶堆积在台阶上。 月下谁吹羌管:月亮下是谁吹起了羌管。 灯前忽送家书:在明亮的灯光下突然收到了家人的书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温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家的深深思念。诗中通过描绘庭院、墙壁、窗台等景物,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同时,诗歌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注释】夭(yáo)桃:指艳丽的桃花。灼灼:鲜明的样子,形容桃花鲜艳可爱。窗前:指窗户旁边。阑干:栏杆。次第:依次。昨夜雨声:即“昨夜雨声新”。三四点:几滴。惜花人:爱花者。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春景,更寓含着对小姑的深情厚意。 首句“夭桃灼灼向窗前”,是说娇艳的桃花盛开在窗前,色彩绚丽夺目。“夭”字用得极好,写出了桃花的红,又给人以美的感受。“灼灼”两字,不仅写出了桃花的美丽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绘千年桧树的形态和状态,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和历史的感慨。 首句“物理有代谢,陈根仍复新。”意指万物都有新陈代谢的过程,即使是陈年老根,也会重新发芽生长。这句话象征着时间的力量,无论多么古老的事物,只要存在就有其价值。 第二句“猗欤千年桧,乃此枯株存。”描述了一棵千年桧树,虽然已经枯萎,但仍屹立不倒。这里的“枯株”象征着坚韧和生命力,即使环境恶劣,也依然坚持生存。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访凤举进士寺中 闻君僦僧刹,屡往属未闲。 及兹炎雨霁,独步城东湾。 路纡经石栈,木杪开柴关。 老僧讯乡曲,喜溢眉与颜。 砌苔净堪憩,庭树凉可攀。 藤萝映瓜圃,眷子栖其间。 此境稍闲阒,已觉超尘寰。 谁为铲屋角,坐纳西南山。 嗟予职吏局,兹游良已悭。 但恐他时至,君去空予还。 译文: 听说你租了一座寺庙,我多次去拜访都未能空闲下来。 等到这热雨过后,我独自漫步在城东的湾边。
席上赋史巽仲归云洞 悠扬满洞中,归来不知处。 晓起语农人,春田夜多雨。 却问洞中云,何时下山去。 注释: ①席上赋:即作诗赋于席上。②史巽仲:不详何许人,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熟人。③归云洞:相传为神仙居住之地。④悠扬:形容声音高远回荡。⑤归来:指仙人离去。⑥晓起:早晨起床时。⑦农人:农民。⑧何时:什么时候。⑨下山:离开山洞。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之作,描写了仙人归云洞的神奇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