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生淮海士,眉宇温而闲。
宛如九皋禽,独立秋塘湾。
朅来游京国,籍甚名贤关。
胸中烂文字,膏泽曾与颜。
翘材馆阁地,贤俊争追攀。
胡为不见擢,犹滞郎吏间。
青云多捷径,冠盖纷区寰。
谁能澹无事,日眺西城山。
生才必有用,颇笑时人悭。
幽贞子无厌,天道纵好还。
【注释】
即事用韵答赵叔鸣进士
赵生淮海士,眉宇温而闲。
宛如九皋禽,独立秋塘湾。
朅来游京国,籍甚名贤关。
胸中烂文字,膏泽曾与颜。
翘材馆阁地,贤俊争追攀。
胡为不见擢,犹滞郎吏间。
青云多捷径,冠盖纷区寰。
谁能澹无事,日眺西城山。
生才必有用,颇笑时人悭。
幽贞子无厌,天道纵好还。
【赏析】
诗题“即事用韵答赵叔鸣进士”说明这是一首应制诗,即诗人在特定场合下应命所写。此诗是酬赠之作,作者以自己的才华横溢、怀才不遇来勉励对方。首联先写自己,说自己是淮水一带的士人,眉目清朗,性情悠闲。颈联说,你来到京城,声名大振,受到人们的喜爱。颔联说自己如同栖息于深林中的鸟兽,独自站在秋水的池塘边。这两句运用比兴手法,将赵生比作“九皋禽”,突出他的高雅闲适;又以“独立秋塘湾”,突出他孤独寂寞的处境;再由“九皋禽”引出“独立秋塘湾”,使对偶工整,韵味悠长。
第二句“朅来游京国”中的“朅来”是“来到”的意思,指赵生离开家乡到京城来了。这既点出了时间,又写出了赵生的心情,表达了他对朝廷的向往和渴望。接着写到赵生名扬京师(名贤关),其文采风流被人们所推崇。这里用了两个典故:一是指西汉时期的董仲舒,因《春秋繁露》一书而名声大噪;二是指唐代的张九龄,因“五言古诗”闻名天下。这两个典故都用来赞扬赵生的文采风流,也暗合了他的名字。
第三联进一步描绘赵生的形象,说他胸怀壮志,才华横溢,有很高的政治抱负。这既是对他个人品质的赞美,也是对他未来前途的展望。
第四联则从侧面反映了赵生的遭遇,说他虽有高才但未能得到提拔重用。这里用了两个典故:一是三国时期的祢衡,才华出众却屡遭排挤,最后死于狱中;二是南朝梁代的陆倕,虽才思过人但仕途坎坷,终年贫苦潦倒。这两个典故都用来形容赵生虽然有才华但未得重用,表达了对其怀才不遇的同情和感慨。
第五联则转向自我反思和自勉,说自己虽然未能得到重用但并未灰心丧气。这里的关键词“见擢”意为得到提升或重用。尾联则从另一个角度表达自己的看法,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命运。这里用了两个典故:一是《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意思是两个人同心合作就能克服一切困难;二是《论语·公冶长》:“子曰:‘有教无类。’”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教育是没有阶级性的。”这里借用这两个典故,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理解。
这首诗是一首七律,共八句二十字,每句五个字,平仄相间,音韵和谐。全诗通过对话的形式进行,既有直接的陈述又有间接的暗示,使得诗歌内容更加丰富和复杂。同时,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和典故,使得诗歌意境深远、含蓄蕴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