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有祗园胜,春光象外幽。
人从莲社饮,地胜竹林游。
雨色阴萝幌,钟声度石楼。
不愁归路晚,乘月可淹留。
【注释】
暮春:晚春。朱可大:朱文公,名椿,北宋诗人、文学家。廷尉:官名,宋代置,掌管刑狱。摩诃庵:即“摩诃庵”的别称。无弦上人:僧人。因听僧弹琴,饮于南园。
祗园:梵语“祇树给孤独园”的简称。古印度佛教寺院名,位于王舍城西北,是释迦牟尼说法之地。象外幽:意指在自然之中,更显其幽静之境。
莲社:佛教组织。相传晋代僧人法安以莲花为座,故名。竹林游:竹林七贤,魏晋时期以竹林为隐地的文人。
阴萝幌:阴暗的帘子。石楼:石制的楼阁。
不愁归路晚:不担心回家的路晚。乘月可淹留:乘着月光可以多呆一些时间。
【赏析】
这是一首赏景抒怀诗,写春夜雨中同朱文公游览南园,欣赏无弦上人的弹奏,并借以抒发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联起句“别有祗园胜”,是说另有个胜地,即祗园胜。祗园,即祗树给孤独园。它是古代印度佛教的圣地之一,位于首都王舍城的西北方,传说这里曾是释迦牟尼成道讲经的地方。“胜”,即胜地,好风光的地方。这里既指祗园胜地,也暗含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意境。
颔联“人从莲社饮,地胜竹林游”。莲社是佛教团体,相传东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后,与儒、道思想相结合,形成了一个以“禅慧”为宗旨的宗教流派。东晋时期,庐山上建有净土宗寺院,僧侣们在这里讲经说法,宣扬念佛求生净土的宗教活动。后人把这种活动称为“莲社”。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以竹林为隐地的一批文人。他们崇尚道家哲学,追求清静闲逸的生活,所以常以“竹林”作为他们的隐居场所和精神寄托。这两句的意思是:人们从莲花社那里饮酒作乐,我呢则在风景优美的地方游玩;这两句既写出了景色之美,又写出了人物之不同。诗人以“地胜”来衬托“人胜”,表现了他对于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
颈联“雨色阴萝幌,钟声度石楼”。“阴”,阴暗的意思。“萝幌”,指用藤蔓编织的花格窗。这里用以形容雨幕笼罩的情景。“钟声度石楼”,意思是寺庙里的钟声穿过石楼上空的回廊传来。这两句是说:细雨蒙蒙,透过花格窗,落在石楼上,发出悠扬的回音,使人感到一种宁静之感。
尾联“不愁归路晚,乘月可淹留”。“归路晚”,指归家的路远,天色已晚;“淹留”,即停留、驻足。这两句的意思是:不担心回家的路太晚,还可以乘着皎洁的月光,多呆一会儿。这两句既写出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也写出了他那种悠然自得的情怀。
全诗语言清新明快,意境优美,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