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南下水曾波,吴楚青山枕上过。
行到浔阳江口望,应怜秋色故园多。

诗句及注释:

长河南下水曾波,吴楚青山枕上过。

  • 注释:在长江的南边,河水曾经泛起波澜;吴地和楚国的山岭,在夜晚的枕前悄然经过。
  • 赏析:这四句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江南地区的风景。”长河”与”青山”的对比,既展示了地理环境的特点,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吴楚”一词的使用,更是将地域特色鲜明地展现出来。而“枕上过”的描写,则增添了一份宁静和温馨的氛围。

译文:

在长江的南边,河水曾经泛起波澜;吴地和楚国的山岭,在夜晚的枕前悄然经过。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明初文学家于慎行的作品。他在任东阁大学士期间,因请神宗早立太子而被贬,家居十余年后去世。此诗应是他离开朝廷之后所写,流露出他对家乡的眷恋以及岁月变迁带来的感慨。

赏析:

  1. 情感表达:此诗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通过对家乡山水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转的无奈感怀。
  2. 意象运用:诗人巧妙地运用了“长河”、“青山”等自然元素,以及“吴楚”这一地名,构建出一个宁静又美丽的画面。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境,也让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3. 语言简练:整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通过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了江南的自然风光和诗人的内心世界。这种简练的语言使得诗歌更加易于理解和传颂。
  4. 文化内涵:从诗中的地名“吴楚”来看,它不仅代表了地理位置,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吴楚之地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的山川河流也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因此,通过描绘吴楚的山水,诗人间接地向读者传达了关于历史和文化的思考。

于慎行的《送张洪阳学士请告南旋四首·其二》是一首充满情感、意象丰富且富含文化内涵的古诗。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学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