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笋半含箨,新梢才作林。
色连梧井近,根入槿篱深。
雅有凌寒操,能虚应世心。
拂云不须待,常对小庭阴。
【注释】
半含:竹笋尚未完全展开,只有一半露出地面。箨(tuò):竹笋出土时包裹在笋壳内的皮。
新梢:指竹笋长出的新芽。林:竹林。
色:这里指竹叶的颜色。连:接近。梧井:梧桐树下的井。槿篱:用槿树做成的篱笆。
雅有:很有。凌寒操:指竹子在严寒中仍保持挺拔。
虚:空、空虚。应世心:顺应时世的心志。
拂云:形容风势很大。不须待:不必等待。对小庭阴:面对庭院中的阴凉处。
赏析:
这首五言律诗以咏物抒怀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坚韧、清高、孤傲品质的赞美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诗人通过对竹子的生长过程的描绘,展现了竹子坚韧不屈、刚毅向上的品质。竹笋尚未完全展开,只有一半露出地面,这就是“绿笋半含箨”,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执着。接着,诗人又描述了竹笋生长为新芽的过程,以及它们逐渐长成竹林的景象。这既体现了时间的推移,也反映了自然界的变化与发展。
诗中还提到了竹子的颜色和根茎。竹子的颜色淡雅,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而其根茎深入土壤之中,显示出其生命力的顽强。这些描写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第三,诗中的“雅有凌寒操”,则直接点明了竹子的特质——能够在严寒中依然挺拔。这种品格与诗人自身的志向不谋而合,因此诗人不禁感慨万分。而“能虚应世心”则进一步表达了竹子与世俗之间的差异,它能够顺应时世的变化,而不随波逐流。这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正是诗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诗的结尾部分,诗人将视线转向了庭院中的阴凉处。他并不需要等待风的到来,就能够享受到这片凉爽的庇护,这与竹子的特性何其相似。同时,“常对小庭阴”也暗喻了诗人自己身处逆境却依然坚韧不拔的人生态度。
这首诗以咏物抒情的方式,生动地描绘了竹子的形象与品格,同时也寄托了诗人自己的情感与理想。通过这首诗,我们不难发现,诗人对于竹子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而这也是整首诗歌的核心主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