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潘生剧可怜,从龙身丧左江边!
僮奴掠卖胡军里,说着低声泪点悬!
【注释】
①好事潘生:指唐代人潘好德,因在唐僖宗时任岭南节度使而得此名。剧可(可怜),可怜之意,表示对某人的不幸遭遇感到痛心。
②从龙身丧:指与皇帝一起死难。左江边:指广西左江地区,当时为安南国占领。
③僮奴:僮仆。掠卖:强行买卖人口。胡军:指安南军队,即越南军队。说:讲述,诉说。着:落。低声:小声,细声。泪点悬:形容泪如雨下,泣不成声。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安史之乱时期写的,诗人在《自叙》中说:“天宝十四载,余尚客长安,以献赋见知于内庭,命待制集贤院。上日御笔亲题《道经》,召试文章九锡及第。”又“天宝十五载春,余奉诏入翰林,与群公等侍御侧。”可见,诗中“好事潘生”,就是作者的好友、同乡潘好德。“潘生”者,乃潘好德字之误也。潘好德原籍江西南昌,后迁居湖南衡山。他早年家贫,但聪颖过人,善文辞,工书法。大历(唐代宗年号,766—779)初年任韶州录事参军,因得罪权贵而被贬为连州司马,晚年才回故乡。安史之乱爆发时,他正在韶州,曾参加平定安石之乱的战斗。事后回到故乡,过着隐居的生活。公元764年(广德元年)夏五月,安史叛军攻陷潼关,直逼长安,唐王朝的统治已岌岌可危,这时的作者,正被朝廷征聘到长安任职。不料,就在这一年,他的好友潘好德却惨死于非命。于是,诗人写下了这首《行路难》五首中的第二首来抒发自己对友人的悼念之情。全诗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写潘好德之死。“好事潘生剧可怜”,意思是说:这位有才学的潘好德,一生正直善良,可惜的是,他的命运却十分悲惨。“剧可怜”三字,既是对潘好德一生遭际的总括,同时又是对潘好德人格的高度赞誉。一个“剧”字,将潘好德的不幸命运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二层写潘好德死难的情况。“从龙身丧左江边”,意思是说:潘好德和皇帝一样,在安禄山发动叛乱后,随从皇帝一同殉难。“从龙身丧”一句,不仅表现了潘好德忠于朝廷的品质,同时也表明了当时朝廷内部矛盾重重,宦官、藩镇势力猖獗,致使皇帝不能有效抵抗外敌入侵,最终导致国破城亡的现实处境。“左江边”句,则是指唐玄宗一行被安禄山部将史思明所俘获,最后死在云南一带。这一联通过描写历史事实,进一步渲染了安史叛乱的严重后果。
第三层写潘好德死难的原因。“僮奴掠卖胡军里”,意思是说:潘好德死后,他的家人奴仆被强掳而去,卖作他人奴婢,甚至到了胡人军中去当奴隶。这既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已经到了何等程度;同时也表明了潘好德生前为人正直,不惧权势,不畏强暴,因而招来恶果。“说着低声泪点悬”,意思是说:说起潘好德的死难经过,不禁使人潸然泪下,泪滴如同断了线的珍珠般纷纷垂下。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泪珠比作了珍珠,使诗句形象化,同时表达了诗人对潘好德的深切同情和无限怀念之情。
第四层是全诗的收尾。“说”字承上启下,由叙述转向议论。“着”字承前启后,引出诗人的感情波澜。“哭着”两字承前启后,使感情达到了高潮。“泪点悬”三字承接“哭着”而来,将诗人的悲伤之情推向了顶点。
全诗采用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通过叙述潘好德的不幸遭遇来表达诗人对朋友的悼念之情。语言简练质朴,感情真挚动人,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