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有所见忘,忠有所见疑。
古来非一朝,人道每如兹。
悠悠太史公,言论适有期。
谓必情可白,宁知事参差。
奇文虽自解,骤骥谅难追。
巷伯彼何人,千载存其诗。

【注释】

1.五贤:指汉代的王吉、贡禹、薛广德、韦玄成、韩延寿。

2.河汾:指黄河之滨和汾水之畔,这里泛指京师地区。

3.爱有所见忘:意谓对某人的爱恋之心被所见到的事物所迷惑而忘记了。

4.忠有所见疑:意谓忠诚之心受到所见到的谗言谗语所迷惑而产生了疑虑。

5.古来非一朝:意谓自古以来并不是只有一朝一夕。

6.人道每如兹:意谓人的常情总是如此。

7.悠悠太史公:意谓默默无闻的太史公。

8.言论适有期:意谓太史公的言论总有其一定的限度。

9.谓必情可白:意谓太史公必定能表达出真情实意。

10.宁知事参差:意谓太史公怎能了解世事的变化。

11.奇文虽自解:意谓虽然有奇异的文章可以使人开悟,但也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12.骤骥谅难追:意谓即使是一匹突然奋起的骏马也难以追随。

13.巷伯彼何人:意谓巷伯这个人究竟是谁呢?

14.千载存其诗:意谓千年之后人们还能记住他的诗篇。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怀诗,借咏叹历史人物的兴亡成败,抒发感慨时运不济,才士遭际不佳之情。全诗共分八句,前四句为第一段,后四句为第二段。

“爱有所见忘,忠有所见疑”。诗人以爱憎之情为线索,将王、贡、薛诸人分为两类,一类是为国尽忠、为民谋利、爱憎分明的人;另一类则是爱憎混淆的人。“古来非一朝”,表明这二类人物都是从古到今都存在的,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变迁,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变化。因此,“人道每如兹”,表明人们对于这类人的看法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悠悠太史公,言论适有期”。“悠悠”二字,表达了诗人对司马迁的敬仰之情。“言论适有期”则暗示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记载的人物与事件,都有其一定的结局,不能一一兑现。

“谓必情可白,宁知事参差”。诗人认为司马迁一定会把真相写进《史记》,然而他却没有料到,许多事并不能如人所愿。“宁知事参差”一句,既表明事实的复杂性,又表明司马迁对于一些事实的了解并不十分准确。

“奇文虽自解,骤骥谅难追”。“奇文”指的是司马光所作的《温国寺碑》。“骤骥”则是说一匹突然奋起的骏马。诗人通过这两个典故,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的评价。他认为历史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值得歌颂,但是也有一些事物需要批判和反思。“巷伯彼何人”,这是诗人对于巷伯这个角色的一种质疑。“千载存其诗”,诗人认为巷伯这个角色虽然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但在千年之后仍然会被人们记住,说明他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写和评价,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看法以及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它既有对于历史的回顾和思考,也有对于现实生活的关注和担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