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运不息,逝水无停时。
依依旧居室,恻怆中肠悲。
书残读遗编,机有馀断丝。
斑衣不再舞,寿觞宁重持。
庭前百卉芳,但觉阴阳移。
仪容切寤寐,恍惚如见之。
亲心我所安,亲志我所期。
心志著且存,大节矢靡亏。
悠哉孝子情,勖此终天思。
【译文】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人虽老而心犹存,故作此诗以自励。
大化运行不息,逝水无停时。
依依旧居室,恻怆中肠悲。
书残读遗编,机有馀断丝。
斑衣不再舞,寿觞宁重持。
庭前百卉芳,但觉阴阳移。
仪容切寤寐,恍惚如见之。
亲心我所安,亲志我所期。
心志著且存,大节矢靡亏。
悠哉孝子情,勖此终天思。
【注释】
1.永慕堂:为杨大参赋。杨大参:即杨一清,字应宁,号一庵,江西吉安吉水人。弘治进士,累进右副都御史、兵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正德初进武英殿大学士。卒赠少保、上柱国,谥襄敏。
2.大化:指宇宙自然的变化。
3.逝水:指时间流逝的水。
4.室:指居室。
5.恻怆:悲伤。
6.书残:书籍残缺不全。
7.机有馀断丝:织布机上还剩下许多丝线没有用完。
8.斑衣:指丧服。
9.仪容(yíróng):容貌,容颜。
10.寤寐:白天与夜晚。这里指日夜思念。
11.安:安定。
12.期:希望。
13.志:意志、志向。
14.存:保存、保留。
15.终天:直到生命的终结。
【赏析】
这首诗是杨一清在永慕堂为其岳父杨一庵写的悼念诗。全篇以“孝”为中心,通过追叙杨一庵平生的事迹,表达了作者对杨一庵的深切哀思和对他的高尚品德及高洁情操的无限敬仰。全诗结构严谨,脉络清晰,语言平易,感情真挚,风格清新淡雅。
第一句“大化运不息,逝水无停时。”开篇就点明题旨,指出宇宙自然的运动变化是无穷无尽的。接着第二句便从时间角度来写,说人生短暂,就像流水一样无法停留。
第三至六句,诗人用“依依旧居室,恻怆中肠悲”、“书残读遗编,机有馀断丝”、“斑衣不再舞,寿觞宁重持”、“庭前百卉芳,但觉阴阳移”四句话,分别从居室、读书、丧服、花草等方面,描绘出杨家祖孙三代人和睦相处的温馨景象,以及他们在人生不同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不同风貌。同时,也表现了杨一庵在世为人处世的崇高品质。
第七句“仪容切寤寐,恍惚如见之。”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对杨一庵生前仪态仪表的熟悉程度,仿佛他的形象在眼前晃动,难以忘怀。
第八句“亲心我所安,亲志我所期。”诗人用直抒胸臆的写法表达出自己对杨一庵的深厚情感和美好祝愿,表明自己将始终怀念他的恩情和志愿。
第九至十四句,诗人用“心志著且存,大节矢靡亏”等九个句子,从“心志”、“大节”两个方面,对杨一庵一生所表现出的优秀品质进行了高度评价。特别是最后两句“悠哉孝子情,勖此终天思。”更是把杨一庵的高尚道德品质概括得淋漓尽致,令人叹服。
整首诗语言朴实,感情真切,意境开阔,寓意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