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势如破竹,长驱甚建瓴。
已应猺种遁,还见鬼方清。
恩信要须布,干戈可暂停。
但令疆圉静,休慕简编青。
【注释】:
闻道四首 其三:闻道,听说。四首,指《兵经》中的《六韬》、《三略》、《虎钤》和《玉铃集》。其三,第三首。
兵势如破竹:比喻用兵作战,如用利刃劈竹子一样,刀势一直向前,不能逆转。
长驱甚建瓴:意思是说军队的气势很旺盛,像水从高高的房檐上流下来一样。长驱,长驱直入;甚建瓴,像从高处向低处倾倒的水那样。
已应猺种遁:已经让少数民族的人逃走了。
还见鬼方清:还能看到边境地区太平无事。鬼方、边疆,这里代指南方。
恩信要须布:恩惠和信用必须广为宣传。
干戈可暂停:停止战争。
但令疆圉静:只让国家安宁。疆圉,指国土,疆土。
休慕简编青:不要追求功名,不慕名利。
赏析:
《兵经·兵法》是诸葛亮为蜀汉丞相时撰写的军事著作,共三卷,包括《六韬》、《三略》、《虎钤》、《玉铃集》四部分。《六韬》主要讲述文韬武略,而本诗所选的是“其三”的内容。
第一句“兵势如破竹”,出自《兵经·六韬》,意思是说军队在作战时,如同劈竹子一样,势不可挡,锐不可当。这一句诗的意思是说,我军在作战时,气势如破竹一般,锐不可挡,敌军难以抵挡。
第二句“长驱甚建瓴”,出自《兵经·三略》,意思是说我军在作战时,长驱直入,气势如水从高房檐上流下来一般,势不可挡。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我军在作战时,如同长驱直入一般,气势如水从高房檐上流下来一般,锐不可当。
第三句“已应猺种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敌军已经在战争中败退了。“猺种”是指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称呼,这里的“猺种”就是指南方少数民族的军队。“遁”,逃跑。
第四句“还见鬼方清”,出自《兵经·虎钤》,意思是说我军在进攻敌军的过程中,能看到边境地区太平无事的景象。“鬼方”是古代对南方地区的称呼,这里的“鬼方”就是指南方地区。“清”,太平。
第五句“恩信要须布”,出自《兵经·三略》,意思是说要想赢得民心,必须要广泛地宣扬恩惠和信用。“布”,宣扬。
第六句“干戈可暂停”,出自《兵经·玉铃集》,意思是说战争可以暂时停下来。“干戈”是古代的武器,这里的“干戈”是指战争。“停”,停止。
第七句“但令疆圉静”,出自《兵经·虎钤》,意思是说只要国内安宁,就可以了。“疆圉”是古代对国土的称呼,这里的“疆圉”就是指国土。
第八句“休慕简编青”。出自《兵经·六韬》,意思是说不要追求功名,不慕名利。“简编青”是古代对书籍的称呼,这里的“简编青”就是指书籍。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战争的看法和态度。他认为,战争是一种残酷的行为,会带给人们痛苦和灾难。因此,他主张通过和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不是通过战争。同时,他也提倡要注重恩惠和信用的宣传,以此来赢得民心,赢得战争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