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徵南将,长驱十万兵。
天威除䝟貐,妖宿扫搀抢。
路辟烟尘息,城开子女迎。
还当布恩信,长见八蛮清。
【注释】
征南:指征讨蛮夷的将领。䝟貐(xiè shé):一种毒蛇,这里泛指敌人。妖宿:指敌人的军队。搀抢:一种猛兽名,这里指敌人的军队。辟:清除。还当:应当。八蛮:指南诏。清:安宁。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征剿蛮人的情景。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征剿蛮人的赞扬和期望,认为征剿后可以带来安宁。
闻道徵南将,长驱十万兵。
天威除䝟貐,妖宿扫搀抢。
路辟烟尘息,城开子女迎。
还当布恩信,长见八蛮清。
【注释】
征南:指征讨蛮夷的将领。䝟貐(xiè shé):一种毒蛇,这里泛指敌人。妖宿:指敌人的军队。搀抢:一种猛兽名,这里指敌人的军队。辟:清除。还当:应当。八蛮:指南诏。清:安宁。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征剿蛮人的情景。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征剿蛮人的赞扬和期望,认为征剿后可以带来安宁。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及评价古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手法、表现的意境,态度和作者的情感等多个角度来考核,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的理解。重点把握诗句的内容要点,逐项分析。 (1) “客居连市井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意象、关键词句体会诗歌的情感,然后结合题目要求来分析。“连日对秋雨”中的“秋雨”是全诗的中心意象,它贯穿于整首诗中。“客思何”,诗人在连绵不断的秋雨中,感到孤独寂寞,思念家乡和亲人,这既是自然之景,也是诗人心境的真实写照。“泥涂宁出户”,雨水浸湿了道路,出门已不可能;“流潦欲成河”,积水已经漫过了道路,出行更加困难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秋色满平阴:描述了秋天的景色遍布整个平阴地区,充满了秋天的色彩。 2. 秋声处处砧:秋天的声音到处都能听到,如捣衣声等。 3. 离筵对衰草:离别的宴会上面对的是枯萎的草地。 4. 别路绕疏林:离别的路上围绕着稀疏的树林。 5. 白日青霄迥:形容天空非常清澈,太阳高挂于高空。 6. 红云紫极深:描绘了天空中美丽的晚霞。 7. 此行应得意:表示此次出行将会有所成就。 8.
诗句释义: 1. 良夜对床宿 - 描述在夜晚与周司训共寝的情景。 2. 清晨送子行 - 早晨,作者为儿子送行。 3. 西郊雨新霁 - 描述天气晴朗,刚刚下过雨。 4. 古道马频鸣 - 古道上,马儿不断鸣叫。 5. 执手别时话 - 在分别的时刻,两人紧握双手,交谈几句。 6. 挥鞭独往情 - 挥动马鞭,表示自己独自离去的哀伤情感。 7. 相思杳难极 - 思念之情深远无边,难以达到尽头。 8.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以及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整体把握其思想情感;然后逐句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手法,最后结合主旨进行赏评。 “密雨洒如丝”,这两句是写景。诗人描绘了一幅密雨细密如丝的画面。“密雨洒如丝”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雨水密集的特点,给人以朦胧的感觉,为下一句的抒情作了铺垫。“凉风散漫吹”,这一句是写情
久雨遣怀六首 其四 泥泞不可出,茅斋静坐时。 怀贤寻往传,课子诵新诗。 近悟柔为胜,深知巧是非。 雨声杂凉吹,萧飒发清机。 译文: 在连绵的雨中,我无法出门,只能在茅屋中静静地坐着。 我怀念贤人,寻找他们的遗训,教导孩子们诵读新的诗歌。 最近我明白了柔和胜过刚强的道理,也明白了聪明反被聪明误的道理。 雨声夹杂着凉风,令人感觉清爽舒适,仿佛有一股清新的力量在涌动。 赏析:
注释: 久雨遣怀六首 其二:“久雨”是说天气持续下雨,“遣怀”是说抒发内心的愁绪。“六首”是这首诗的标题,共六首,这是第二首。“常苦雨”是说秋天的天气经常下雨,天气总是阴沉。“风气早生寒”是说这种阴冷的天气很快就产生了寒冷的感觉。“小鸟投林急”,是说小鸟儿急忙飞回树林,因为天冷了,它们需要找温暖的地方躲避寒冷。“高鸿下食难”是说大雁们因为天气寒冷,食物稀少,所以很难找到食物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项所涉及的选项来判断正误。本诗为陈广文见访时所做。首联“爱客情何厚,肩舆到所居”,是说诗人十分喜爱客人,于是用车把客人拉到了自己家。颈联“樽醪携腊蚁,盘错间春鱼”,写诗人设酒招待客人。尾联“剧谈移永昼,未儗促归途”,写诗人与客人谈得非常高兴,以至于忘记了时间,不想早些回家。 【答案】 ①“爱客”指喜欢结交朋友
注释: 久雨遣怀六首 其六: 长久的雨天让人感到忧愁,我坐在小窗前倾听雨声。灯光的影子照在孤独地吟诵上。谁能理解无边无际的道理?元同不外乎我的心。客居的心情澄净了夜的气,檐下的水流滴出清美的音韵。诗作完成之后没有人再和,思绪悠远思念更加深重。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抒发诗人在久雨中的感慨之作。诗的前两句写诗人独自听雨,灯影、孤吟、无边道、元同心等词句,都表达了诗人的孤寂之情。后四句写诗人在雨中吟诗
【注释】 发云梦二首 其二: 昔闻云梦泽,今泛楚人船。 地远烟迷树,湖平浪拍天。 南风清宪节,北斗烛龙泉。 频向中宵望,武昌何处边。 【赏析】 “发云梦二首”为作者在安陆任上所作,是一首抒情诗。前两首已见《全唐诗》卷四百八十八,本篇与第一首同题异作。此诗写诗人在安陆任职期间,夜泊汉江时所见之景、所感之情。 一、二句,写诗人乘舟行至云梦泽,看到一片辽阔的水面。“昔闻云梦泽”
诗句释义 1 闻道四首,其二:这是《咏史诗》中的第二篇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感慨。 2. 大将总雄师:这里的“大将”指的是有勇有谋的将领,能够统领雄壮的军队。 3. 三苗势已衰:三苗是指古代南方的一个民族,这里用“势已衰”形容该民族的衰落。 4. 重围方解日:意思是说在重围被突破的那一天。 5. 梗路渐通时:梗路指的是道路受阻,这里用来比喻困难或阻碍已经逐渐被克服。 6.
【注释】: 闻道四首 其三:闻道,听说。四首,指《兵经》中的《六韬》、《三略》、《虎钤》和《玉铃集》。其三,第三首。 兵势如破竹:比喻用兵作战,如用利刃劈竹子一样,刀势一直向前,不能逆转。 长驱甚建瓴:意思是说军队的气势很旺盛,像水从高高的房檐上流下来一样。长驱,长驱直入;甚建瓴,像从高处向低处倾倒的水那样。 已应猺种遁:已经让少数民族的人逃走了。 还见鬼方清:还能看到边境地区太平无事。鬼方
【注释】 闻道四首: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组诗,共有四首。 其四:第四首。 苗顽:指蛮族。自古昔:自古以来。丑类:指异族蛮人。尤乖:特别乖戾、凶顽。 月晕城遭困:月亮出现月晕的征兆预示有灾难降临,比喻蛮族作乱,围困城池。 蜂屯路不开:蜜蜂大量聚集在道路上阻塞交通,形容蛮族聚众为患,使道路不通。 王师:指朝廷的军队,也泛指正义之师。天上降:指天兵神武降临。 虎将:指勇猛善战的将领。日边来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及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局部的意思进行归纳分析。本题要求考生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遣怀”是诗歌题目,点明全诗的感情基调和主旨。 ①如何三月外,犹未得家书。三月:农历三月上旬;犹:还。家书:指家人写给亲人的书信。这两句的意思是:已经过了三月份,还没有收到家人来信。②为少南来雁,因稀北上鱼
有闷二首 其二 五月北风多,声来撼远柯。飘萧今已甚,震荡复如何。 昧昧思尝胆,纷纷谩拥戈。唐时洗兵马,谁为挽天河。 诗句释义 1. 五月北风多,声来撼远柯。飘萧今已甚,震荡复如何 - 这两句描绘了五月北风吹拂树木的情景。"撼远柯"形象地描述了北风的力度和声音的回响,使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自然力量。"飘萧"则传达了一种凄凉、萧瑟的氛围。 - "今已甚"表达了北风的肆虐程度已经到达了极致
其一 盛夏不兴师,如何动鼓鼙。 诞敷今已远,来格尔何迟。 火岭安营苦,炎荒转粟疲。 会应霖雨降,早见洗兵时。 注释: 盛夏:指夏天。 诞敷:盛大的祭祀,也指盛大的仪式。 来格尔:来攻的意思。 火岭:山名,在今四川西昌东南。 霖雨:久雨。 洗兵:指用水洗去兵器上的污垢,使兵器恢复锋利,这里指停止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