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北风多,声来撼远柯。
飘萧今已甚,震荡复如何。
昧昧思尝胆,纷纷谩拥戈。
唐时洗兵马,谁为挽天河。

有闷二首 其二

五月北风多,声来撼远柯。飘萧今已甚,震荡复如何。

昧昧思尝胆,纷纷谩拥戈。唐时洗兵马,谁为挽天河。

诗句释义

  1. 五月北风多,声来撼远柯。飘萧今已甚,震荡复如何
  • 这两句描绘了五月北风吹拂树木的情景。”撼远柯”形象地描述了北风的力度和声音的回响,使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自然力量。”飘萧”则传达了一种凄凉、萧瑟的氛围。
  • “今已甚”表达了北风的肆虐程度已经到达了极致,而”震荡复如何”则提出了一个问题: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1. 昧昧思尝胆,纷纷谩拥戈
  • 这两句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昧昧”意味着模糊不清,可能指代内心的迷茫或困惑。”思尝胆”中的”尝胆”是古代吴国被越王勾践复仇的故事,意指忍受屈辱和痛苦。
  • “纷纷谩拥戈”则形象地描述了人们盲目地拿起武器,可能暗示着对战争的恐惧或对和平的渴望。
  1. 唐时洗兵马,谁为挽天河
  • 这两句通过历史典故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唐时洗兵马”指的是唐朝时期为了平息战乱而进行的军事征伐。
  • “谁为挽天河”则是在问:在如此巨大的社会问题面前,又有谁能站出来承担起拯救国家的重任呢?

译文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社会现象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纠结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诗中的北风象征着恶劣的环境,而”尝胆”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纷纷谩拥戈”则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困难时的盲目和冲动,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最后一句”谁为挽天河”则是诗人对社会责任感的呼唤,希望有人能够站出来,为国家的安定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整首诗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感,展现了诗人深刻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逐句释义和译文赏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情感表达。同时,这首诗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和文化资源,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反思社会现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