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华生计不如无,山泽空怜傲骨癯。
满腹时宜吾独拙,随缘明哲孰能愚。
自惭鸿鹄称高举,聊比蜉蝣玩细娱。
风月常闲无定主,徘徊林下几人俱。

【注释】

《苕华生计不如无》,是一首表现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的诗。“苕”指苕溪,在今浙江桐庐县南,为浙水支流。“华”,即“花”,这里指苕溪边的花草。“生计”即生活,“不如无”意即没有比过隐居生活更好。“傲骨癯”形容志节高尚。“明哲”即明智通达的人。“自惭鸿鹄”,意谓自己像鸿鹄一样高飞,而人却不如鸿鹄。“蜉蝣”即浮游在水面上的小虫。“聊比”,聊且比拟。这两句说,人不能与鸿鹄相比拟,只能和蜉蝣相比,但蜉蝣也不过只是暂时地在水面上漂浮而已。“风月”本指自然景象,这里借指美好的时光或闲适的生活。“常闲”,常是闲暇的意思。“无定主”,没有固定的主宰。“徘徊”,这里作动词,徘徊不进的样子。“林下”,指树林之下,多用作隐士居处之称。这两句写闲适的生活,诗人认为它没有固定的主人,人们可以随意地来往徘徊。

这首诗的译文:

我追求一种清静的隐逸生活,这种生活并不如没有的好,山林湖泊之中只有傲骨之士才显得高洁。

我自认为是拙朴之人,对于世间的人情世故我并不擅长,而那些随缘任事、通达世事的人又怎能愚妄呢?

我自惭比不上鸿鹄那样高飞远扬,但我又何尝不能像蜉蝣一样在短暂的生命里寻得乐趣和享受呢?

悠闲自在的日子总是无法长久,谁又能知道最终会落脚何处呢?我在树林下徘徊不定,不知有多少人能真正懂得欣赏这闲适的乐趣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首二句说,自己追求一种清静的隐逸生活,这种生活并不如没有的好,山林湖泊之中只有傲骨之士才显得高洁。这里的“苕华”,即苕溪边的美丽景色。作者以苕溪之美来比喻自己的理想生活,表达出对隐逸生活的渴望。次二句则进一步说明这种生活的价值。作者自认为自己是拙朴之人,对于世间的人情世故我并不擅长,而那些随缘任事、通达世事的人又怎能愚妄呢?这里的“傲骨”,指的是高尚的品格和坚贞的意志。作者通过对比自己和那些能够随缘任事、通达世事的人,表达了自己对于隐逸生活的执着追求。最后两句是全诗的重点。作者自惭比不上鸿鹄那样高飞远扬,但他又何尝不能像蜉蝣一样在短暂的生命里寻得乐趣和享受呢?这里的“鸿鹄”,指的是高飞远翔的大雁,而“蜉蝣”则是短暂生命的生物。通过对比两者,作者表达了自己虽然不如鸿鹄般高飞远翔,但却能在短暂的生命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和享受。最后两句则是对整个诗篇的总结。在树林下徘徊不定,不知有多少人能真正懂得欣赏这闲适的乐趣呢?这里的“林下”,指的是树林之下,多用作隐士居处之称。作者通过对这一场景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这也反映了他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隐逸生活的美好和自己的追求,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独立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渴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