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墨由来寄一方,安危理乱岂难量。
不随苛政为鹰击,□慕循声托雁行。
六谕总缘一尔志,三农先□□□仓。
相维什伍周官法,不下阶除宓子堂。
心在民嵓无近远,口凭月日有雌黄。
里能归厚斯为美,倍解还淳且不良。
独任怨劳申古法,尚须齿德振颓纲。
海滨未信非邹鲁,止恐人情习故常。
这首诗是诗人对乡大夫的赠答之作。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政治的关心和思考,以及对人民的关怀和希望。
我们来看第一句:“铜墨由来寄一方,安危理乱岂难量。”这里,诗人用“铜墨”比喻国家的政治状况,用“一四方”表示国家的安危与治理。他感叹国家的安危和政治的理乱并非容易衡量的事情,这反映出他对国家未来命运的忧虑和担忧。
接下来的两句:“不随苛政为鹰击,□慕循声托雁行。”诗人批评那些追随权贵、阿谀奉承的人,他们像鹰一样追逐权势,像雁一样顺从命令。他用“□慕循声”来表达自己追求正直和有德行的官员,希望他们能够像大雁一样高飞,为国家的未来做出贡献。
我们看第三句:“六谕总缘一尔志,三农先□□□仓。”这里的“六谕”可能是指六项基本政策或原则,而“三农”则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诗人强调这些政策的重要性,认为它们应该是国家的根本。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农业生产的关心,希望农民能够安居乐业。
接下来的几句诗,诗人继续表达了他对政治和社会的关心:“相维什伍周官法,不下阶除宓子堂。”“相”可能是指相互监督,“周官法”可能指的是周公制定的法度,而“宓子堂”则是一个古代学者的住所。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于法治和道德的重视,认为只有通过法治和道德的结合,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最后四句中,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心在民嵓无近远,口凭月日有雌黄。”“嵓”可能是指山林,用来比喻隐居生活。而“月日”则是用来比喻时间的流逝。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愿意放弃世俗的利益,追求一种清静的生活方式。
最后一句:“里能归厚斯为美,倍解还淳且不良。”这里的“归厚”可能是指归隐于山林,过着简朴的生活;“淳”可能是指淳朴、善良;“不良”则可能是指不善、不正。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于社会风气的期望,他认为只有当人们能够回归朴素、善良,国家才能够走向繁荣昌盛。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对政治的思考以及对人民的关怀。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的未来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