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堂荷净绝氛埃,一月曾看几度来。
妆映窗轩时挺出,芬从湖沼远移栽。
数茎不羡庐山社,十丈何须五井隈。
已见绿房珠作实,更馀丹萼锦为堆。
清香暗袭论文处,艳质晴翻校艺台。
授简秀联思并发,濡毫锦借句频催。
赋成诧比青莲匣,酒至倾怜白玉杯。
归去客斋同入梦,依稀犹是笔花开。

诗句解析

1 虚堂荷净绝氛埃,一月曾看几度来。:描述莲花在空荡的书房中洁净无比,仿佛能驱散一切杂尘和污浊。”虚堂”可能指的是一个宽敞、空旷的空间;”荷”指荷花;”净”意为清洁或纯净;”绝氛埃”意味着彻底排除了外界的污染;”月”可能指的是夜晚,暗示时间的流逝;”曾看几度来”表示这些荷花已经不止一次地出现在作者的视野中。

  1. 妆映窗轩时挺出,芬从湖沼远移栽。:这里使用了两个比喻,将荷花比作美人,”妆映窗轩时挺出”描绘了荷花在窗户旁亭子上的美丽姿态,”芬从湖沼远移栽”则暗示着荷花是从远处湖沼中被移植过来的。

  2. 数茎不羡庐山社,十丈何须五井隈。:诗人表达了对荷花高洁品质的喜爱,即使只有几根也能显得高贵而不俗,无需羡慕那些长到十丈或更高才显现价值的情况。

  3. 已见绿房珠作实,更馀丹萼锦为堆。:描述了荷花的果实(可能是莲蓬)以及花朵的美丽景象,”绿房珠作实”形象地描绘了莲蓬的颜色如同珍珠一般,而”丹萼锦为堆”则形容其花色鲜艳,犹如锦绣般绚丽多姿。

  4. 清香暗袭论文处,艳质晴翻校艺台。:这里的”论文处”可能是指书房中的书桌,”艳质晴翻校艺台”则是说荷花的艳丽色彩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好似在展示其艺术美感。

  5. 授简秀联思并发,濡毫锦借句频催。:描述了书写时的场景,用笔触如绣般细腻,墨色似锦般丰富。”授简”可能指的是书写或绘画;”濡毫锦借句频催”表明书写过程中灵感涌现,笔力强劲,仿佛是在借用笔墨的力量来推动自己的创作。

  6. 赋成诧比青莲匣,酒至倾怜白玉杯。:这里使用了”比”字,表示比较的意思,”青莲匣”可能是指古代用来装贵重物品的盒子,这里用来象征珍贵;”酒至倾怜白玉杯”描绘了喝酒时的愉悦心情,将酒杯比作白玉般尊贵而美丽。

  7. 归去客斋同入梦,依稀犹是笔花开。:最后两句诗,诗人表达了对这种美好景象的留恋之情,即便回到书房中,也仿佛能看到那盛开的荷花,如同梦中所见。

译文

空堂里的荷花清雅无瑕,仿佛能够清除世间的污垢。曾经多次在一个月夜欣赏这美景。
荷花在窗前亭子上娇美挺立,它的香气远从湖沼而来。
几根荷花就足够令人羡慕,不必追求高达十丈的庐山社。
已经见到的绿色花房就像珍贵的珍珠,更远处的红霞般的花瓣堆积如锦。
荷花的清香悄然袭来,与文人学士讨论诗文的地方相得益彰。
笔触如同绣工细腻,墨色如同锦绣般丰富。
书写时灵感迸发,像是借用笔墨之力。
作品完成时,它被比作青莲的匣子,饮酒时更是倾倒于玉杯之中。
回到书房后,仍然觉得仿佛回到了那美丽的梦中,荷花依然在笔花开。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荷花的美丽及文人对其喜爱之情的佳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和生动描绘,诗人传达出了对荷花的深厚情感。同时,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使得整首诗富有诗意和画面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