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时登眺黎阳山,松门萝径穷追攀。
昨梦岩花散幽色,仿佛百里开心颜。
觉来欲往无时闲,思君玩弄双琼环。
天寒日暮愁蹇产,漳水横波龙转眼。
浮云北向徂高旌,海岳惊看在此行。
异日层霄不可望,好将书寄凤凰城。

【注释】

尔时:此时。登眺黎阳山(登高远望):指诗人登临黎阳山,眺望远方。松门萝径:松树环绕的小道,萝(luò)草缠绕的小径。穷追攀:极尽攀爬之能事。昨梦岩花散幽色:昨夜梦见岩石上的花开放着淡雅的花朵。仿佛:好像。百里开心颜:好像在百里之外也能感受到他的喜悦。觉来欲往无时闲:醒来后觉得没有空闲时间了。时:空闲的时候。双琼环:即玉环,古代对美女的美称。思君玩弄双琼环:思念你像玩弄一对美玉似的。天寒日暮愁蹇产:天气寒冷,日暮时分,我忧愁得无法入睡。蹇(jiǎn):困顿、不得志。漳水横波龙转眼:漳水横流,波浪翻滚,好似龙在转瞬间便消失不见。浮云北向徂高旌:浮云向北飘去,飘扬着高高的旗帜。徂(cú):往昔、曾经。海岳惊看在此行:大海与高山都为之震惊,因为我要出发了。层霄不可望:直上高空,望不见边际,形容地势极高。好将书寄凤凰城:愿你把这封信送给凤凰台上的人。

【赏析】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13),诗人任监察御史时,赴洛阳拜谒宰相王涯,途经淇县(今河南卫辉)。诗人借送陆明府入觐之机,抒发了离别之情和对友人的深情厚意,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悲愤和对友人前途命运的关注。全诗情感真挚深沉,语言简练明快,意境开阔宏阔,气势恢弘豪迈,是一首别开生面的送别之作。

首联写自己登上黎阳山,俯瞰淇水两岸景色,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尔时”二字点出时间地点,表明诗人当时正处在一种愉悦的心境中。“松门萝径”四句写自己登山所见景物,以“穷追攀”三字表现自己的攀援之趣,以“昨梦”领起,用拟人手法写岩花开放之景,使读者产生丰富的想象,仿佛看到一幅生动的画面:岩花盛开,散发出淡淡的香气,令人心醉神迷。接着两句写自己醒来之后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即将入朝为官的喜悦之情。“觉来”二字表明诗人已经从梦境中醒来,而“无时闲”则说明他心中充满喜悦,无暇顾及其他事情。

颔联写诗人夜不能寐的原因。“思君”二字表明诗人思念的对象是友人,而“玩弄”二字则写出诗人思念友人时的心情。“双琼环”是比喻,用来赞美友人的美丽。“天寒日暮愁蹇产”一句描写的是诗人所处的环境,同时也暗示了他心中的忧愁和不安。“漳水横波龙转眼”,这句诗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漳水的湍急流淌。而“浮云北向徂高旌”一句则是诗人对友人的祝福语。这里,“北向”表示友人即将离开北方;“徂高旌”表示友人将要登上朝廷;“海岳惊看在此行”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敬仰之情。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友人入京的祝福,又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入京后能够取得辉煌成就的期望。

颈联写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感概。诗人借用《诗经》中的“采薇”诗意,表达了自己在艰难困苦之中依然坚持信念、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于未来的美好祝愿:希望友人能够在官场上取得成功,为国家和民族做出更大的贡献。尾联写诗人送别友人之后的感受。诗人借送别之际,将自己的感情寄托在信函之中,表达了对于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