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昔未遇,㷀然守幽独。
蓬蒿深没人,高风满山谷。
时来乘云龙,天人播芳馥。
三分割梁益,伯王气始肃。
斯人已云亡,千秋仰光躅。
感此伤我怀,临风一痛哭。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读史五首·其二》中的第二句。
【注释】
- 孔明: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国的丞相。
- 㷀然:形容独自一个人的样子。
- 幽独:孤独、寂寞。
- 高风:指高尚的品格或气节。
- 时来:时机来了。
- 乘云龙:比喻遇到良机。
- 天人:天上的人。
- 播芳馥:传播芳香。
- 三分割梁益:三分天下,分割了梁益二州。
- 伯王:指称雄一方的英雄人物。
- 云亡:云散了,消失无踪。
- 光躅:光辉的足迹。
【译文】
诸葛亮当初还没有遇上明主,孤身一人守着孤独和寂寞。
蓬蒿深处没有人烟,只有高远的风范充盈山谷。
时机一到便乘云驾龙,天意降临使得芬芳馥郁弥漫。
三分天下分割成梁益两州,英雄豪杰开始崭露头角。
这个人现在已经消逝无踪,千秋万代仰望他的光辉足迹。
感慨此情此景伤怀不已,面对秋风痛哭流涕。
【赏析】
《读史五首·其二》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创作的一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诸葛亮的评价,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怀念和敬仰之情。杜甫在这首诗中,用“㷀然”来形容自己孤独寂寞的处境,“深没人”则描绘了当时社会的荒凉景象,“高风满山谷”赞美了诸葛亮的高洁品质和崇高精神。诗中提到“时来乘云龙”,暗示了诸葛亮得到了时机,得到了施展才华的机会。最后一句“斯人已云亡”,表达了对英雄人物逝去的哀思。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体现了杜甫深厚的历史素养和文学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