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轻亦徜徉,尘廓非我乡。
诛茅远城市,结庐近山阳。
前沼含云泽,后台凌寄苍。
萋萋涧溪草,春秋生辉光。
日暮会佳宾,嘉乐陈中堂。
【注释】
物轻亦徜徉:轻于物欲,也逍遥自在。
尘廓非我乡:世俗的境界不是我的故乡。
诛茅:砍树为屋,比喻隐居。远城市:远离喧嚣的城市。
结庐:盖房子,指隐居。近山阳:在山的南面建房。
前沼:前方的池子。含云泽:像云一样的水。
后台:背后,这里指山。凌寄苍:覆盖着苍翠的山。寄:寄托、依附。
萋萋: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涧溪草:山涧中的小草。春秋生辉光:春天和秋天都显得格外美丽。
佳宾:好客人,这里泛指宾客。日暮会佳宾:傍晚时分邀请好客人。
嘉乐:美好的音乐。陈中堂:设在厅堂中央,表示尊敬。
【赏析】
这首诗是王大伾的代表作之一。王大伾是宋代诗人,他一生不仕,以诗名世。他的诗多写田园风光、隐逸生活,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他的诗清新自然,意境优美,语言简练,富有哲理。这首诗描写了他在山中隐居的生活,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生活环境,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全诗共五句话,每一句都有其独特的意象和内涵。第一句“物轻亦徜徉”中的“物轻”,既可以理解为物质财富的轻薄,也可以理解为物质欲望的轻松和自由;“亦徜徉”则描绘了作者悠然自得的状态。第二句“尘廓非我乡”中的“尘廓”,可以理解为世俗的世界,也可以理解为心灵的宁静和自由;“非我乡”则表示作者对这种状态的认同和留恋。第三句“诛茅远城市”中的“诛茅”,可以解读为砍伐树木为屋,也可以理解为摆脱世俗纷扰的决心;“远城市”则表示远离繁华喧嚣的地方。第四句“结庐近山阳”中的“结庐”,既可以理解为盖屋居住,也可以理解为与自然和谐相处;“近山阳”则表示居住在靠近山的南面的地方。最后一句“前沼含云泽,后台凌寄苍”中的“前沼”和“后台”都是描绘山水环境,而“含云泽”和“凌寄苍”则表示这些环境如同云一样美丽,如同苍翠的山一样壮丽。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它不仅仅是一首描绘山水的诗歌,更是一首表达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作品。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快乐不是来自于物质的追求,而是来自于内心的平和和自由。只有当我们真正放下世俗的欲望,才能体会到人生的真谛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