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鸣千仞岗,苞绿丽天云。
高士有奇姿,光华扬紫氛。
兰蕙树百畹,琅玕植千寻。
托迹在岩阿,悲啸有馀音。
歌终忽不见,杖策为邓林。
【注释】
叙:陈述。隐:隐居。凤鸣:凤凰鸣叫,喻指隐士。千仞岗:《列子·黄帝篇》说:“凤皇以五十年为一纪,五百岁月周甲子,一万七千里为一日。”千仞岗即高山。苞:包裹。丽:美丽。天云:天边的浮云。高士:指隐居者。有奇姿:具有奇特的风采。光华:光辉,荣华。紫氛:紫色云气,古人认为天上的云气多呈紫色,故称紫氛。兰蕙树百畹:百亩(一亩等于一百平方步)地,种上兰花蕙草。琅玕:一种美玉名,也比喻美玉。植:种植。百寻:百仞,即一仞是三十步,百仞是三百丈,此处泛指高大的样子。托迹:寄身,栖身。岩阿:山崖之间。悲啸:悲伤的歌唱或呼唤。馀音:未尽的音乐余声。邓林:即邓林仙,相传为仙人邓林所居之地,在今湖北黄陂县西。
【赏析】
此诗首联写景,颔联写人。颈联承前启后,由写物到抒情、写人,尾联写归隐。全诗写一位隐士的行踪,表现了隐逸之志。
诗的开头两句写隐者居处之高峻,“凤鸣”二字用典,《列子·黄帝篇》中记载:黄帝游于鼎湖之上,有凤鸟飞来,集帝身边,黄帝乘龙升天,凤鸟随之而去。诗人以凤鸣为喻,表明自己隐逸不仕,高洁自持。“苞绿丽天云”,写隐者的居处四周环绕着美丽的云彩,这里“绿”与“翠”同义,都是指青葱的树木,暗喻隐者居住的山林之美。这四句写隐者居处之高远、隐者形象之美。
“光华”二句写隐者风采卓越,仪表堂堂。诗人以“有奇姿”形容隐者仪表非凡,“扬紫氛”形容其风度潇洒,令人仰慕。“兰蕙树百畹,琅玕植千寻”两句写隐者的居所周围种植着各种花卉和美玉般的树木,进一步烘托出隐者高雅的品格。
“托迹”二句写隐者的行踪。他寄身在山岩之间,发出悲怆的歌声,余音悠长,使人难以忘怀。
末两句写隐者的归宿。隐者的歌声唱罢,便辞别尘世,去往神仙邓林那里。
全诗写景寓情,情景交融。诗人以凤鸣为喻,描绘了隐者居处之高远、居者形象之美,又写其风骨俊逸、品德高尚。诗中所写皆实景,却能通过这些景象抒发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