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飘天路跻元始,𦕈能视兮跛能履。
中岁骞腾华屋居,老去盘桓石兜死。
石兜安稳亭内光,八窗洞达唯图史。
陈睡陶酣庾亮楼,人境不喧心远耳。
一笑青云足下生,苦尽逢甘良独喜。
过去流光不用追,向来短景今方是。
天授蓬壶三十三,曲中飏袖从风起。
阅尽乾坤胜事归,长生宝箓成仙纪。
亭中端坐嚼蟠桃,金门方朔今如此。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诗,描述了诗人在六十岁生日时的心境和所经历的岁月变迁。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 飘飘天路跻元始,𦕈能视兮跛能履:
- “飘飘天路”:形容道路高远、飘渺,如神仙之路。
- “跻元始”:指达到最高的境界,元始是宇宙的创始者,这里指达到生命的最高境界。
- “𦕈能视兮跛能履”:比喻诗人虽年老体衰,但仍然能够看到世界的美好,行走自如。
- 中岁骞腾华屋居,老去盘桓石兜死:
- “中岁”:中年时期。
- “骞腾”:飞翔升腾。
- “华屋居”:华丽的房屋居住。
- “老去”:年纪大了。
- “盘桓”:徘徊不前。
- “石兜”:一个地名,可能是诗人居住的地方。
- “死”:在这里可能是指诗人晚年的生活状态,不再四处奔波。
- 石兜安稳亭内光,八窗洞达唯图史:
- “石兜”:地名,与上一句相同,可能是诗人的居所。
- “安稳”:平静安定。
- “亭内光”:亭子里的灯光明亮。
- “八窗”:有八个窗户的建筑结构。
- “图史”:图画和历史书籍。
- 这里的“图史”可能指的是诗人晚年的生活,不再追求名利,专心于学问和艺术。
- 陈睡陶酣庾亮楼,人境不喧心远耳:
- “陈睡陶酣”:陈设整齐,陶冶心情。
- “庾亮楼”:庾亮的楼,可能是诗人的家或住所。
- “人境不喧”:身处闹市却不受喧嚣影响。
- “心远”:思想深邃,远离世俗。
- 这里的“心远”可能反映了诗人晚年的心境,不再被外界事物所干扰,专注于内心世界的探索。
- 一笑青云足下生,苦尽逢甘良独喜:
- “一笑”:轻松愉快的笑。
- “青云”:比喻仕途顺利,飞黄腾达。
- “足下生”:比喻好运临头。
- “苦尽逢甘”:经历了苦难后遇到了甘甜。
- “良独喜”:独自喜悦,可能是因为只有诗人一个人体会到了这种幸福。
- 这两句可能表达了诗人在经历了人生低谷后,终于迎来了成功和幸福,感到由衷的喜悦。
- 过去流光不用追,向来短景今方是:
- “过去流光”:过去的时光。
- “不用追”:不再去追忆过去。
- “向来短景”:以往的日子都是短暂的。
- “今方是”:现在才是真正存在的时间。
- 这里的“不必追忆过去”和“现在才是真正存在的时间”可能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当下生活的珍视。
- 天授蓬壶三十三,曲中飏袖从风起:
- “天授”:天意赐予。
- “蓬壶”:古代传说中的蓬莱山。
- “三十三”:数量词,这里可能表示某种特定的数字或象征意义。
- “曲中”:某个曲子或乐曲之中。
- “飏袖”:袖子飘扬。
- “从风起”:随风而起,形容飘逸洒脱的样子。
- 这两句可能描绘了诗人在音乐中的陶醉状态,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灵动和自由。
- 阅尽乾坤胜事归,长生宝箓成仙纪:
- “阅尽”:经历了,体验了。
- “乾坤”:天地之间。
- “胜事”:美好的事情。
- “宝箓”:珍贵的记录或典籍。
- “成仙纪”:成为仙人的传记或记载。
- 这两句可能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经历的总结和感悟,认为经历了世间的一切美好和磨难后,最终能够成就自己的仙人地位。
- 亭中端坐嚼蟠桃,金门方朔今如此:
- “亭中”:亭子中。
- “端坐”:端正地坐着。
- “嚼蟠桃”:吃蟠桃(一种传说中的仙果)。
- “金门方朔”:指汉武帝时期的东方朔(字方朔),他是汉朝的一位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
- 这两句可能描绘了诗人在亭中悠闲自得地品尝蟠桃的情景,以及对自己能够成为像东方朔这样的人物的自豪和满足。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六十岁生日时的心情和经历,展现了他的豁达胸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无常、珍惜当下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