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言同社诸人贤,莫讶嵇康习性偏。
眼前乐事取便得,身后浮名何足传。
千峰好拾金光草,片石今生玉井莲。
有酒不醉本凡士,著书取胜非高玄。
张骞旷游最奇绝,中夜挥毫白日眠。
注释:
寄言同社诸人贤,莫讶嵇康习性偏。
眼前乐事取便得,身后浮名何足传。
千峰好拾金光草,片石今生玉井莲。
有酒不醉本凡士,著书取胜非高玄。
张骞旷游最奇绝,中夜挥毫白日眠。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抒怀诗,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嵇康的评价,表达了自己对名利看淡的情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其中,“张骞旷游最奇绝”一句更是将张骞的旷达与诗人的自我追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诗人在开篇就发出了对同社诸人的寄语:“寄言同社诸人贤,莫讶嵇康习性偏。”这是对同社诸人的鼓励与期望。嵇康,字叔夜,三国时期魏国的大臣,以其清高的品格和不羁的性格而闻名。诗人在这里用“莫讶”一词,表达了对同社诸人能够理解并接受自己的性格特点的期望。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对同社诸人的一种信任与期待。
诗人在第二句中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观点:“眼前乐事取便得,身后浮名何足传。”这是对名利看淡的体现。诗人认为,眼前的快乐很容易得到,但一旦失去了,就无法再回来。而身后的名声则更加虚无缥缈,无法持久。这两句话都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看淡的态度。
诗人转向自然景物,以千峰、金光草、片石等为喻,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些景物都是自然的恩赐,无需人为雕饰,即可展现其独特的美。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的热爱与敬仰之情。
诗人又回到了历史人物身上。他提到了张骞这个旷达的人物,并用“最奇绝”来形容他的旷达精神。张骞是西汉时期的一位外交家和探险家,他曾经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为中国与西域之间的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诗人在这里用“最奇绝”来赞扬张骞的卓越才能和不凡经历。
诗人以“张骞旷游最奇绝,中夜挥毫白日眠”作为全诗的总结。这句话既是对张骞的评价,也是对自己情感的抒发。张骞的旷达精神让诗人深感敬佩与向往,他希望自己也能像张骞一样,拥有一颗自由奔放的心灵。而在夜晚挥毫,白天酣眠的状态下,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的热爱与享受。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嵇康和张骞的赞美,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名利看淡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由奔放的追求。这种追求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