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漏沈沈下高阁,筼筜半亩香云合。
太湖石畔水澄澄,满贮金盆浴飞鸽。
鸽性由来最易驯,羽毛鲜好堪怡人。
雪翎乌尾锦作背,画工画此何太真。
记得当时王相会,一放一祝三千岁。
系足能传子寿书,入怀那解司徒贵。
一朝贾客便生涯,盘旋随上沧溟槎。
任教年来复年去,万里还归旧主家。

【注释】

昼漏沈(深)沈:指夜已深沉。

筼筜(wén dāng)半亩香云合:筼筜,一种竹子。半亩香云合,形容竹下飘散着浓郁的香味,如同云雾一般。

太湖石:太湖石,一种奇石。

澄(chéng)澄:清澈透明。

金盆:古代的一种盆,用金银制成,常用以盛水或养鱼。

驯(xùn):驯服。

怡人(yí rén):使人愉快。

雪翎乌尾锦作背:“雪翎”,即雪白的羽毛;“乌尾”,即黑色尾巴;“锦作背”,是用五彩丝织成的背甲。

画工:画家。

王相:指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书法家,尤擅书法,有“书圣”之称。

三千岁:指长寿之意。

系足能传子寿书:传说中,西王母赐给周穆王一匹骏马,这匹马会走路就会说话,能传子寿书,使子孙都长寿。

司徒贵:指地位显贵。

贾客:指商人。贾,通“驾”,这里泛指商人。

沧溟槎(chá):传说中的大木筏,形状如船的大木,用来在海上航行。

还归旧主家:返回故居,回到主人那里。

【译文】

深夜,漏壶里的水滴落下来,滴落在高高的阁楼上。院子里长满了香云一样的竹子。太湖石边清澈的水,满池都是金盆中的飞鸽。鸽子的性情最容易驯服,它们的羽毛鲜艳美丽令人愉悦。洁白的羽毛、黑亮的尾巴、五彩缤纷的背甲,是画家们画出来的。想起当年王羲之在一起聚会时,他放了一只鸽子,又祝它三千秋寿,然后才把它放了。鸽子被系在脚上能传给儿子长寿的书卷,进入怀中却无法解去它身上的富贵荣华,因此它成了人们追求的对象。一旦成为商贩的宠物,它的一生就是漂泊不定,随着大海的风浪上下漂浮。不管年复一年还是年复一年,它最终都能回到原主的家中。

【赏析】

此诗为作者晚年之作,表现了诗人对生命和人生的感慨及思考。

首句点明时间,写夜深了,漏壶滴水声声,仿佛坠入高阁深处。这是从听觉的角度写的。第二句写院内景色,竹影婆娑,香气四溢。这是从视觉的角度写的。三、四两句写太湖石畔的景致,水清可见底,满池塘金盆中全是飞鸽。这是从视觉的角度描写的。

接着写鸽子本身。前两句写了其外在美,后两句则写其内在美。“雪翎”、“乌尾”都是鸽子的特征,也是它们美丽的所在。“锦作背”,是说背上装饰着五彩丝织成的羽翼,非常华丽。这些都是从鸽子的外貌来加以描写的。而最精彩的则是第四句。鸽子虽然外表美丽,但内心却是非常驯服的,容易受到人们的驯养。这也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五句是对鸽子的进一步描绘。作者说:“记得当时王相会。”意思是说,在一次聚会中,王羲之曾放了一只鸽子,并祝它三千秋寿。这一举动令作者十分感动,于是把这只鸽子留下来,作为纪念。第六句写放走鸽子的原因。鸽子虽然被留下,但终究还是被放走了。这是因为,如果一直把鸽子留在身边的话,它就会受到人们的宠溺,从而失去自由,失去了生命的本真。这也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七句是诗人对于鸽子命运的感叹。鸽子在民间传说中是一种吉祥物,人们认为它能带来好运,所以备受宠爱。然而鸽子终究还是要回到原主那里的。这既是一种命运,也是一种无奈。这也是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最后一句是诗人对于生命的看法。人生短暂,无论富贵还是贫穷,终将过去,只有真正懂得珍惜生命的人才能享受到真正的生活。这也是诗人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