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慕远略,行役在战场。
形影逾万里,悠悠思故乡。
悲风动地来,砂砾暮飘扬。
浮云一相失,欲归道已长。
俯仰循刀环,何得不彷徨。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此题要求考生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男儿慕远略,行役在战场。”意思是:男儿有志在千里之外,奔赴沙场建功立业。这是写将士们怀有报效国家的远大抱负,奔赴沙场。
“形影逾万里,悠悠思故乡”意思是:身影越过了万里之遥,心中思念着远方的家乡。这是写将士们远离家乡征战在外,身在他乡思恋故乡的深情。
“悲风动地来,砂砾暮飘扬。”意思是:悲凉的风吹拂大地,黄昏时分砂砾随风飘荡。这是写自然景象的变化,烘托边关的荒凉和将士们思家的情绪。
“浮云一相失,欲归道已长。”意思是:浮云一片片地飘散开来,想要回家的路却越来越长。这是写诗人对归途遥远和艰难险阻的感慨。
“俯仰循刀环,何得不彷徨。”意思是:俯仰之间,环顾四周,哪里能不感到茫然彷徨呢?这是写战士面对茫茫戈壁,思乡之情难以排遣。
【答案】
李都尉从军
男儿慕远略,行役在战场。
形影逾万里,悠悠思故乡。
悲风动地来,砂砾暮飘扬。
浮云一相失,欲归道已长。
俯仰循刀环,何得不彷徨。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组诗中的一首。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战士在战场上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开头四句点明出征地点及出征原因,五、六两句写战士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战争的无奈;七、八两句写恶劣天气和艰苦环境;最后两句写战士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全诗以景写情,情景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