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泛碧浪溪,夕宿隐屏下。
洄湍激九折,淜洑以东注。
丹厓写灵奇,怪者莫可悟。
岂伊神理秘,谅有鬼物护。
仙术非荒唐,宣圣有矩步。
㴑流无穷门,直以夫子故。
依违尚友心,謇謇恐迟暮。
终当据昭旷,眷此结桂树。

泛舟五曲谒武夷精舍

朝泛碧浪溪,夕宿隐屏下。

洄湍激九折,淜洑以东注。

丹厓写灵奇,怪者莫可悟。

岂伊神理秘,谅有鬼物护。

仙术非荒唐,宣圣有矩步。

㴑流无穷门,直以夫子故。

依违尚友心,謇謇恐迟暮。

终当据昭旷,眷此结桂树。

【注释】:

①朝泛:早晨泛舟。碧浪溪:即碧浪滩,是武夷山风景区的一条小河,发源于星村。隐屏:隐屏峰,位于武夷山风景区的西部。

②洄:回旋;九折:九曲,这里指九曲溪。淜(hù)洑:水波回旋貌。东注:向东注入大壑。

③丹厓:红崖,指丹霞地貌。灵奇:神奇的景致。

④怪者:指难以解释的自然现象和奇异之物。莫可悟:不可言喻。

⑤岂伊:难道是?神理:神妙的理法。秘:秘密,奥秘。

⑥谅:当然。鬼物:怪异的事物。护:守护。

⑦仙术:仙人之术。非:不是。荒唐:虚妄不实。

⑧宣圣:指孔子,孔子曾游武夷,得道升天。有矩步:遵循规矩。

⑨㴑(fèi)流:溪流急流。门:洞口。夫子:指孔子。因孔子曾讲学于武夷,后人便以“夫子”称孔庙。

⑩依违:犹犹豫豫,徘徊不决。友心:有共同的思想感情。謇謇:言辞恳切的样子。恐:恐怕,担心自己年老力衰。

⑪据:凭借倚赖。昭旷:明朗宽广。眷:依恋。结:缔结,结为朋友。桂树:指桂花,此处代指桂花树。

【赏析】:

《泛五曲》是诗人游览武夷山时所写的一组诗。这是组诗的第一首,写的是诗人乘船游览武夷山五个风景点的情景与感受。

全诗共分八句,每句七字,押仄韵,节奏明快。开头两句,写诗人清晨从碧浪溪上泛舟出发,傍晚时分在隐屏峰下住宿。“朝泛”“夕宿”,写出了行程的匆促。“洄湍”、“淜洑”,分别形容溪水的回旋、急流,突出水流湍急的特点。“九折”、“东注”,则描绘了曲折迂回的溪流以及溪水汇入大壑的景象,表现了武夷山山水之美。

接着两句,写碧崖红岩之上,自然神奇,景色奇异,让人感到不可理解。“岂伊”、“谅有”,说明这些奇特的自然景观都是大自然的奥秘。“怪者莫可悟”,进一步说明这种自然景观令人费解。“岂伊”、“谅有”,都表示对大自然的这种神秘力量的敬畏之情。“仙术非荒唐”,“宣圣有矩步”,则是说仙人之术并非虚妄不实,而孔子所遵循的规矩也是实实在在的。这里的“矩步”指的是孔子游武夷山时的规矩。“㴑流无穷门”,是说武夷山的溪流源远流长,无尽头。“直以夫子故”,是说正因为孔子曾讲过学武夷山的道理,所以人们才来此拜访他。“依违”,是徘徊不决的意思。诗人在这里用笔轻捷灵动,表现出诗人对于武夷山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于孔子学问的钦佩之情。“依违尚友心”,表明诗人虽然还没有完全领悟武夷山的神妙之处,但仍然希望与它交朋友,并且对它充满了敬慕之情。“謇謇恐迟暮”,是说诗人害怕自己年老体衰,无法领略武夷山的美景,表达出一种担忧的情绪。

最后两句,诗人用“终当据昭旷,眷此结桂树”作为全诗的结尾。“据”字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依托、依靠的意思,表达了诗人愿意把武夷山作为自己的依托之意。“眷此结桂树”,则是说诗人依恋着武夷山这片美丽的土地,希望能够在那里结庐而居,终身相伴。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于武夷山美景的喜爱之情,也寄托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之心。

这首诗以诗人泛舟武夷山五个风景点的所见所闻作为描写对象,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成功地展现了武夷山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的内心世界。同时,诗人还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赞美,表达了对孔子学问的敬仰之情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爱之意。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