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山五株松,冬夏恒苍苍。
凉风旦夕劲,声闻一何长。
声闻曷足贵,所贵蒙雪霜。
东封翳隆爵,俯首以徬徨。
何言帡幪勋,乃见斤斧伤。
苍颜日摧颓,卒岁增慨慷。
但令本根固,繁条会有强。
依依女萝草,永言附遗芳。
五子二首 其二
【注释】五株松:指泰山上的五株古松树。
东封:《尚书》载,尧舜时有“九牧”之制,即九州诸侯各守一方,以天子为总揽。后泛指诸侯国,此处借指帝王的封土。
翳隆爵:遮蔽、覆盖着高高的山陵。
帡幪(huáng méng):遮盖。帡幪勋:指遮蔽、掩盖功勋。
斤斧伤:指砍伐树木。
【赏析】
此篇是咏泰山五株松的。诗一开篇便描绘出一幅苍劲挺拔、气势雄伟的画面:泰山上生长着五株古松,无论春夏秋冬,它们总是郁郁葱葱。接着,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描写松风的声音,说那声音“声闻一何长”。这里“声闻”二字,既写出松风吹响的悠远绵长,又暗寓了诗人对这五株古松的喜爱之情;同时,又与下文所说的“所贵蒙雪霜”,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加突出了松树不畏严寒、傲视群生的崇高品质。
颔联进一步歌颂松树的高贵品格。它之所以值得赞美,并不是因为它的名声,而是因为它能够经受住岁月的磨砺,不怕风雨的侵袭。“东封”两句,运用典故。据《礼记.王制》载,夏商两代分别设有九州,每州设一位诸侯,由天子统领天下。这里的“东封”是指周成王封禅泰山,将泰山作为天下之中,并在那里建起了祭坛,使天下诸侯都来朝拜。“翳隆爵”则是指泰山巍峨耸立,高耸入云,如同高大的帽子一样,遮蔽着周围的山陵。诗人在这里运用“东封”和“翳隆爵”两个典故,一方面是为了说明泰山的神圣和伟大;另一方面则是借此来表达自己对于统治者封山建庙、掩覆功勋的不满和谴责。
颈联进一步抒发作者的感慨。前一句“帡幪勋”,表面上是对那些功臣的褒扬;但仔细体味一下,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的深意。在古代,功臣往往被封为诸侯或王侯,享有极高的荣誉和特权。然而,一旦他们身居高位,享受荣华富贵之后,往往会变得骄奢淫逸、荒淫无道。而那些曾经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的英雄豪杰,却往往默默无闻地过着清贫的生活,甚至遭受到不幸和打击。因此,作者在这里借用“帡幪”这个动词,表达了对于那些身居高位、却滥用权力、欺压百姓的功臣们的愤恨之情。而“乃见斤斧伤”这一句,则是直接点出了这些功臣们的下场——他们被无情地砍伐和伤害,最终走向灭亡的命运。
尾联转而写泰山上的松树。虽然受到世人的赞誉和尊崇,但它们却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本色和风貌:不管风吹雨打、寒暑交替,始终坚韧不拔、翠绿如故。这是多么令人钦佩的品质啊!最后一句“但令本根固”更是把松树的品质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只有那些根深蒂固、生命力旺盛的树木,才能经受住风雨的考验;也只有那些品德高尚、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在人生的征途上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因此,诗人以松树自况,表示了自己要像泰山上的松树那样,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