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深鹦鹉冢,天迥岳阳楼。
范老端忧乐,祢衡招咎尤。
独醒心缕缕,北面意慺慺。
公若登三事,须张竟野罘。
【解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草深鹦鹉冢,天迥岳阳楼”两句写送别的地点、环境;“范老端忧乐”,点出送别者的身份;“祢衡招咎尤”,写诗人的感慨。“独醒心缕缕”,写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和苦楚;“北面意慺慺”,写出诗人的无奈与彷徨。“公若登三事,须张竟野罘”,是说如果朝廷能任用你的话,你就该像张良那样去辅佐刘邦,建树一番功业。“三事”指《史记·留侯世家》中张良劝刘邦定都关中的事。这里借古喻今,希望周方伯能为国建功立业。此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风格浑朴自然。
【答案】
译文:
在茂密的草丛中,埋葬着鹦鹉的墓地。
天高云淡,岳阳楼上,远眺洞庭。
我送你离开京城,心中忧虑重重啊。
你要有才能,就应像范蠡那样去治理国家。
你被贬谪,就应像祢衡被陷害一样。
你要清醒地思考啊。
你如能到京城做官,一定要为皇上谋划天下大事。
注释:
①方伯:古代称地方长官为方伯。②鹦鹉冢:《太平御览》引《襄阳耆旧传》:“鹦鹉鸣于冢上,故名鹦鹉墓。”③三事:指汉初张良为刘邦出计策,帮助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史记·留侯世家》载:“汉五年……良夜半至,上踞床曰:‘夫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因立子房为成侯。因与饮燕乐……”④范蠡: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越国的开国功臣。⑤《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於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其志同。”⑥祢衡:东汉末年文学家,以才学著名,曾举孝廉,后因被曹操所杀而声名狼藉。⑦慺(yíng)慺:形容心情不安的样子。⑧三事:指《汉书·韩信传》:“韩王信反,帝使淮阴侯信击信,信数穷困,上常从容问信曰:‘信知天下长者几人?’信曰:‘不知。’上曰:‘多矣。’信曰:‘陛下不过六七十人耳。’上大笑曰:‘然,吾亦以为六七十人乃足耳!’信曰:‘陛下能自陈尽,臣亦愿效微材,非特自陈已也。’上日:‘大丈夫决非为子女之游,居则左揽罇杓,右持肴杖,与沫若而语。’信又笑曰:‘陛下得为宗庙令乎?’上曰:‘君可为社稷之佐。’信曰:‘陛下求之则得,不求则不得,诚惶诚恐,死不敢言。’上曰:‘我即欲求之,恨无其人,汝可得试为我顾盼耶?’信曰:‘陛下欲信久要,但当调卫将军。卫青者,武帝太子太傅,且素习兵,堪任使。陛下即幸欲用之,臣请得自举。’”⑨张良:秦末汉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⑩范增:项羽手下的重要谋士,对项羽的忠心耿耿。⑪范老:指南宋文豪范仲淹。范仲淹以直言敢谏闻名,他一生刚正不阿,多次冒犯皇帝而遭贬谪。“忧乐”二字,既表明了作者对范仲淹的同情,又表现了他对自己遭遇的感慨。⑮“独醒心”四句:说自己虽然清醒,但却感到痛苦和苦恼。⑯“北面”四句:意思是说,自己虽然想有所作为,却不知道如何去做。⑰“公若”二句:意思是说,如果你能入朝为官,就请你像张良那样去辅佐刘邦,建树一番功业吧。⑱“三事”二句:典出《史记·留侯世家》:“汉五年……良夜半至,上踞床曰:‘夫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因立子房为成侯。”⑲“须张”二句:典出《史记·留侯世家》:“张良从高祖过济北,遇一老人冠素衣者在下风而招沛公。沛公欲呼之难致,樊哙侧目视之。老人怒曰:‘咄!来而何狂也!’曰:‘臣是沛公。’老人又曰:‘吾闻沛公安在?’曰:‘沛公安在?’曰:‘子之居处,所谓‘巢穴’者邪?’曰:‘樊哙侧目视之。’曰:‘吾以布衣隐於市井,而吕后族诛吾家,今吾以卑贱之资,而事有权势者,於此县军罢甲,而归乎此。且万人已属於我也,安敢废哉?且臣岂若是而归哉!’”⑳“三事”二句:意思是说,如果我有幸能够进入朝廷做官的话,一定竭尽全力为皇上谋划天下大事。
赏析:
这首诗作于宋真宗咸平元年(998年)九月,诗人当时在京师任将作丞郎。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范仲淹的深切同情和对朝廷人才匮乏的担忧。